[发明专利]一种针对新疆棉花增产提质三阶段特种肥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829879.5 | 申请日: | 2022-07-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49056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20 |
| 发明(设计)人: | 陈国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国庆 |
| 主分类号: | C05G3/80 | 分类号: | C05G3/80;C05G1/00;A01C21/00 |
| 代理公司: | 潍坊中润泰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66 | 代理人: | 田友亮 |
| 地址: | 2625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针对 新疆 棉花 增产 提质三 阶段 种肥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针对新疆棉花增产提质三阶段特种肥,该针对新疆棉花增产提质三阶段特种肥组成为:苗期提苗料:30~40份;花期壮苗料:20~30份;结铃期增产提质料:20~30份;辅助料:5~10份,该种针对新疆棉花增产提质三阶段特种肥,通过制作三阶段特种肥可按照新疆棉花的生产周期,在其重要的生长节点进行特种肥的分段增加实施,有效的保证从苗期、花期和结铃期的营养供给,且在常规肥料中增加腐熟有机肥和矿物粉,降低常规肥料的生产价格,经济效益好,也提升了肥料的营养多样性,增加土壤的通透性,改变因长期施用化肥造成土壤板结的状况,保证生长周期的持续稳定,达到最终棉花增产提质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特种肥领域,具体地说,公开了一种针对新疆棉花增产提质三阶段特种肥
背景技术
棉花花朵乳白色,开花后不久转成深红色然后凋谢,留下绿色小型的蒴果,称为棉铃。棉铃内有棉籽,棉籽上的茸毛从棉籽表皮长出,塞满棉铃内部,棉铃成熟时裂开,露出柔软的纤维。
棉花是世界上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我国已形成了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和以新疆为主的西北内陆三大棉区。棉花生长对光照的需求是非常大的,在种植棉花的时候一定要保证有充足的光照。光照时间长且强度适宜的时候,棉花产量高,品质好。如果光照不足的话,不仅会降低产量与品质,对于后续的留种工作也会造成很大的影响。所以我们在种植棉花的时候,要将种植地块选择在光照充足的地方。然后要根据棉花的生长阶段合理的控制好光照,棉花的光合作用也会因此提高,增加植株内的光合物质。新疆因其独特的自然生态条件和资源禀赋,已成为了我国最大的商品棉基地、国内唯一的长绒棉生产基地和世界重要的棉产地。
同时棉花生长发育需要水分和养料,主要通过根系从土壤中获得,所需的温度和空气部分取自土壤,同时需要土壤的机械支撑才能生长。棉田土壤的理化、生物属性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棉花的产量和品质。土壤水分、养分、温度、空气、盐碱含量和地质等均对棉花生长有很大的影响。
为了保证棉花种植中的营养稳定,可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根据当地土壤地力水平和目标产量,确定肥料配比和施肥用量。
现有的新疆棉花在进行施肥的过程中,以市面常用肥料为主,但此类肥料因需要广泛运用和普及,其内部营养都较为固定,在面对棉花的不同生产阶段,缺少针对性的营养供给,当棉花从苗期、花期和结铃期出现营养不良时,会导致生产周期紊乱,影响最终的增产提质,且常规肥料缺少天然料搭配情况下,会导致制作成本提升、营养缺失和因长期施用化肥造成土壤板结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传统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针对新疆棉花增产提质三阶段特种肥,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新疆棉花在进行施肥的过程中,以市面常用肥料为主,但此类肥料因需要广泛运用和普及,其内部营养都较为固定,在面对棉花的不同生产阶段,缺少针对性的营养供给,当棉花从苗期、花期和结铃期出现营养不良时,会导致生产周期紊乱,影响最终的增产提质,且常规肥料缺少天然料搭配情况下,会导致制作成本提升、营养缺失和因长期施用化肥造成土壤板结的情况。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达到的:
一种针对新疆棉花增产提质三阶段特种肥,其特征在于:该针对新疆棉花增产提质三阶段特种肥组成为:
苗期提苗料:30~40份;
花期壮苗料:20~30份;
结铃期增产提质料:20~30份;
辅助料:5~10份。
优选的:所述苗期提苗料种的组成为10%~25%含量的纯氮、6%~18%含量的纯钾、8%~17%含量的纯磷、10%~16%含量的尿素、10%~16%含量的过磷酸钙和5%~8%含量的氯化钾。
优选的:所述花期壮苗料的组成为15%~30%含量的腐熟有机肥、15%~30%含量的速效氮、10%~16%含量的硫酸铵和15%~25%含量的辅助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国庆,未经陈国庆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82987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