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嫩叶的冬红茶的加工制备方法及冬红茶在审
申请号: | 202210825302.7 | 申请日: | 2022-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517685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4 |
发明(设计)人: | 万亚军;高银祥;陈罗君;李军;荣骅;晏云;张静;姚丽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修水县茶叶科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23F3/06 | 分类号: | A23F3/06;A23F3/12;A23F3/08 |
代理公司: | 南昌旭瑞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6150 | 代理人: | 曹远龙 |
地址: | 332000 江西省***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嫩叶 红茶 加工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嫩叶的冬红茶的加工制备方法及冬红茶,包括以下步骤:1)采摘:当连续3天最低气温低于4℃时,采摘冬季茶树顶端上的嫩叶,所述嫩叶为冬季茶树顶端上的2叶1芽;2)揉捻:将采摘的茶叶进行揉捻,以通过外力使茶叶细胞破碎,揉捻时长为1‑4小时;3)发酵:对揉捻后的茶叶进行发酵;4)干燥:对发酵后的茶叶进行干燥。本发明通过采摘特定时期的冬季茶树顶端上的2叶1芽作为原料,并创造性的提出苏醒和粉碎两种采摘后处理方式,并对揉捻和发酵2个关键工序进行优化,使得茶叶内物质释放、反应和发酵充分,相比于采用传统红茶制备工艺来制备冬红茶,极大提升了冬红茶的茶香、口感和茶色,制备出上乘品质的冬红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茶叶制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嫩叶的冬红茶的加工制备方法及冬红茶。
背景技术
红茶起源于我国,在六大茶类中因品质独特、广受消费者青睐并在国际茶叶贸易中占80%份额而独树一帜。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全国红茶产量逐年上升,产品种类更加丰富。
红茶属全发酵茶类,加工工艺对红茶品质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红茶品质的形成是各个工序中理化反应的综合结果。冬红茶是采用冬季茶叶制备而成,由于冬季茶叶的特殊性,目前采用传统红茶制备工艺制备得到的冬红茶很难得到上乘品质,常遇到茶香不足、汤色不良、口感欠佳(如有青味)等问题。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嫩叶的冬红茶的加工制备方法及冬红茶,旨在解决背景当中的至少一技术问题。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当中的一种基于嫩叶的冬红茶的加工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采摘
当连续3天最低气温低于4℃时,采摘冬季茶树顶端上的嫩叶,所述嫩叶为冬季茶树顶端上的2叶1芽;
2)揉捻
将采摘的茶叶进行揉捻,以通过外力使茶叶细胞破碎,揉捻时长为1-4小时;
3)发酵
对揉捻后的茶叶进行发酵;
4)干燥
将干燥温度升高至110-120℃,并在110-120℃温度环境下对发酵后的茶叶进行第一阶段干燥,干燥时间为1-1.5小时;
将干燥温度降低至65-75℃,并在65-75℃温度环境下对发酵后的茶叶进行第二阶段干燥,干燥时间为2-2.5小时。
优选地,在所述的2)揉捻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将采摘的茶叶置于20-25℃的温度下和50%-70%的湿度下苏醒10-15小时。
优选地,所述的3)发酵的步骤具体包括:
对揉捻后的茶叶进行首次发酵,首次发酵的发酵温度为20-25℃、发酵湿度为90-98%及发酵时间为1-2小时;
对首次发酵后的茶叶进行二次揉捻,二次揉捻的揉捻时长为50-80分钟;
将二次揉捻后的茶叶进行二次发酵,二次发酵的发酵温度为20-25℃、发酵湿度为90-98%及发酵时间为3-4小时。
优选地,所述的3)发酵的步骤具体包括:
对揉捻后的茶叶进行首次发酵,首次发酵的发酵温度为20-25℃、发酵湿度为90-98%及发酵时间为1-2小时;
将采摘的茶叶用粉碎机粉碎、获得粉碎叶;
将粉碎叶和首次发酵后的茶叶混合;
对混合后的茶叶进行二次揉捻,二次揉捻的揉捻时长为50-80分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修水县茶叶科学研究所,未经修水县茶叶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82530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