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噪声抑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821007.4 | 申请日: | 2022-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500192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10-20 |
发明(设计)人: | 孙胤杰;黄梅莹;楼红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智微信通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7/26 | 分类号: | H04L27/26;H04B3/54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19 | 代理人: | 史萌杨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西丽***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低压 电力线 载波通信 噪声 抑制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低压电力载波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噪声抑制方法。该方法在发送端对需要发送的数据依次进行编码、频谱成形预编码、频谱成形、子载波映射处理,在接收端对接收的数字基带信号依次进行OFDM解调、频谱成形解码、译码处理。本发明通过对发送序列进行频谱成形预编码、频域频谱成形处理和子载波映射,可以抑制由于OFDM调制高峰均比在系统中引入的非线性噪声,实现了低压电力线载波信号的准确、高效接收,可以有效节约接收机成本。同时,在接收端采用相应的频谱成形解码、译码处理,以对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系统数据传输性能进行改善和提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低压电力载波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噪声抑制方法。
背景技术
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是以现有输电线路为基础实现信息传递的一种通信方式。低压电力线通信无需额外架设专用的通信线路,仅依靠现有的输电配电设施进行数据传输,与其他通信网络相比,具有成本低廉、分布广泛等优点。然而,电力线并非是专门用于数据传输的信道,与其他传输媒介相比,电力线负载多、噪声干扰严重、信道环境恶劣,对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的接收性能造成严重的影响。
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技术具有频谱利用率高、能有效抑制符号间干扰、可抵抗多径效应和频率选择性衰落等显著特点,被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系统所采用。尽管OFDM技术以高速率、低干扰等优点极大提高了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系统的性能,但由于OFDM自身固有缺陷而引入峰均比问题,进而在发送信号中会引入非线性噪声,对接收性能产生影响,制约了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的进一步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噪声抑制方法,用以解决由于引入峰均比问题使得出现非线性噪声而影响该接收性能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噪声抑制方法,包括发送端处理方法和接收端处理方法;
所述发送端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对需要发送的数据进行编码处理,编码后进行频谱成形预编码处理;
B)对频谱成形预编码后的频域数据进行频谱成形处理,得到频谱成形后的频域数据;
C)对频谱成形后的频域数据进行子载波映射,用于进行OFDM调制;
所述接收端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对接收的数字基带信号进行OFDM解调处理;
b)对OFDM解调后的信号进行频谱成形解码处理,以将数据还原为频谱成形预编码处理前的数据;
c)对频谱成形解码处理后的数据进行译码处理。
其有益效果为:考虑到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对噪声干扰敏感,系统接收性能受到噪声干扰影响较大,为了增强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本发明在发送端通过频谱成形预编码对数据序列进行处理,在此基础上对预编码后的数据序列进行频谱成形,以消除数据序列的自相关性;进而根据子载波映射间隔进行子载波映射,降低OFDM子载波间干扰,抑制高峰均比在系统中引入的非线性噪声。同时,在接收端采用相应的频谱成形解码、译码处理,以对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系统数据传输性能进行改善和提高。总体来看,本发明的噪声抑制方法实现简单,能够在满足低功耗、低延时要求的基础上,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实现了低压电力线载波信号的准确、高效接收,有效提高接收性能,节约接收机成本。
进一步地,步骤A)中采用DFT扩频方法进行频谱成形预编码处理;相应在步骤b)中采用DFT解扩方法进行频谱成形解码处理。
其有益效果为:采用DFT扩频方法进行频谱成形预编码处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数据序列的自相关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智微信通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智微信通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82100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