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冷却塔水动力加热消雾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210820905.8 | 申请日: | 2022-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509611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3 |
发明(设计)人: | 周学福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峡谷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C1/16 | 分类号: | F28C1/16;F03B13/06;F24H7/02;F28F25/08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218 | 代理人: | 瞿网兰;徐冬涛 |
地址: | 211100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冷却塔 动力 加热 装置 | ||
一种冷却塔水动力加热消雾装置,它包括冷却塔回水主水管(14),其特征是所述的冷却塔回水主水管(14)的出口端安装有主水轮机(12),主水轮机(12)的输出轴上安装有永磁电机,永磁电机发出的电经发电装置(11)发电输出水箱(1)中的电加热丝中加热;所述的冷却塔回水主水管(14)通过旁通管路与副水轮机(3)的入口端相连,副水轮机(3)安装有永磁加热器(2),永磁加热器(2)安装在水箱(1)中给水箱中的水加热,副水轮机(3)还连接有水泵(4),水泵(4)将水箱(1)中的热水抽出送至翅片干管(10),再经翅片管(8)传递至翅片(7)。本发明结构简单,除雾效果好,节能环保。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冷却塔技术,尤其是一种冷却塔冬季消雾技术,具体地说是一种冷却塔水动力加热消雾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化工钢铁等行业内广泛使用各类冷却塔进行降温处理。冷却塔在工作时,常规开式冷却塔,由于塔顶风机的做功,干冷空气从进风口进入塔内,在填料区与热水接触,经过传热传质后,成为含湿量大的湿热空气,从塔顶风筒出口排出,散入大气。冬季和春秋季,风筒出口湿空气处于近饱和或过饱和状态,其中的水蒸汽达到饱和,会凝结成小水滴,形成可目视的雾,也因为水蒸气小水滴质量很小,像羽毛一样随风飘远,也称为雾羽。雾羽会严重影响环境质量,造成空气污染,必须加以消除。现有的雾羽消除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种:
(1)美国 SPX公司冷凝模块技术。该技术是在冷却塔上部气室中,安装一种塑料双通道空气对空气常压板式换热器,也称为冷凝模块,对冷却塔排出的湿热空气进行冷凝,实现消雾和节水目的。该技术 SPX 公司 2009 年在中国申请专利,公开数据是,全年节水率达到19%,基本无雾羽团。该技术的不足主要有几个方面,一是以消雾为主要技术目标,冷凝回收水量有限,全年节水率偏低,达不到 19%;二是环境温度低于 0℃以下时消雾效果急剧衰减,雾气团依然很浓;三是安装于冷却塔气室内的大体积小片距冷凝模块,夏季不能工作不起作用,但又不方便移除,既影响冷却效果,也增加风阻,风机能耗增大约 40%;四是夏季冷凝模块的进风百叶窗存在一定程度的漏风,冬季需给冷凝模块分配一部分冷空气用于空冷冷凝,填料区用于冷却换热的空气量减少,一年四季都存在冷却效果减弱的弊病;五是冬季必须开启风机电机,否则无法消雾,增加冷却塔全年能耗。
(2)并联式干湿式冷却塔。这种冷却塔在开式冷却塔上部两侧增设翅片管干段(成为空冷器或干式换热模块),对循环水进行冷却并加热流经空气,进入湿段和干段的空气是并联的、独立的。干热空气与冷却塔湿段流出的湿热空气充分混合,降低出塔空气湿度,达到消雾目的,并有一定的节水效果。该技术,以消雾为目标,在欧美、日本等环保严格的地区应用最多,也很成熟,但有五方面的不足:一是由于换热面积受限,节水率偏低。二是环境温度低于 0℃以下时消雾效果衰减,雾气依然存在;三是翅片管内有结垢淤塞的风险,管外翅片有被空气尘土堵塞的风险,维护、检维修困难;四是夏季干段百叶窗存在一定程度的漏风,冬季需给干段分配一部分风用于空冷,湿段用于冷却换热的空气量减少,一年四季冷却效果都有一定程度减弱;五是冬季必须开启风机电机,否则无法消雾,增加冷却塔全年能耗。
(3)串联式干湿式冷却塔。该技术在冷却塔收水器上的气室中,增设干区换热器,热水先流经干区换热器后再进入填料湿区。流经干区和湿区的空气串联,空气先进入填料湿区,经过传质传热、增湿增焓后再进入干区,湿热空气在干区被内有热水流动的换热器间壁加热(水气不接触),空气温度升高、饱和度降低后排出塔外,达到消雾目的。但有如下缺陷:一是由于换热面积受限,环境温度低于 0℃以下时消雾效果衰减;二是安装于冷却塔气室中的换热器,夏季不起作用,但又不方便移除,即影响冷却效果,也增加风阻,风机能耗增加很大;三是翅片管内有结垢淤塞的风险,管外翅片有被湿热空气淤塞腐蚀的风险,维护困难;四是冬季必须开启风机电机,否则无法消雾,增加冷却塔全年能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峡谷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峡谷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82090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