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风冷却伺服电机的组合外壳在审
申请号: | 202210820168.1 | 申请日: | 2022-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514970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04 |
发明(设计)人: | 李文圣;葛震;岳晓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电子科技大学长三角研究院(湖州) |
主分类号: | H02K5/20 | 分类号: | H02K5/20;H02K9/19;H02K9/00 |
代理公司: | 绍兴市寅越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85 | 代理人: | 潘敏 |
地址: | 313000 浙江省湖州市西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风冷 伺服 电机 组合 外壳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风冷却伺服电机的组合外壳,涉及电机外壳领域,包括主机壳,所述主机壳设置为圆筒形,所述主机壳上开设有通风孔,所述通风孔贯穿主机壳的前后两端,所述通风孔呈环形分布,所述主机壳内镶嵌有多个导热管,且多个导热管平行设置,所述导热管设置为圆弧形。该用于风冷却伺服电机的组合外壳,通过环形分布的通风孔的设置,在主机壳的内侧形成一个环形风道,通过通风孔设置为正六边形,且通风孔呈蜂窝状排列,能够大大的提高通风孔的内壁与气流的接触面积,从而大大的提高了散热面积,气流在通过通风孔时会将主机壳的热量带走散发到空气中,同时通过散热管和导热管的设置,导热管内的水冷液会将主机壳的热量进行吸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机外壳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风冷却伺服电机的组合外壳。
背景技术
伺服电机具有控制精度高、低频特性好、过载能力好等特点,而广泛用于数字控制系统中。由于伺服电机在正常工作时会产生定子铜耗、铁耗、附加损耗及转子损耗等,然而这些损耗都会使伺服电机的机壳发热,从而会直接影响伺服电机的输出功率,因此为了提高伺服电机的输出功率,必须对伺服电机进行有效地散热。
专利申请CN102332782B公开了一种伺服电机的风冷装置,通过在电机外侧设置风冷机壳,风冷机壳与电机壳之间形成冷却通道进行风冷散热,风冷机壳为方形管道结构,风冷机壳与电机壳之间通过凸台和凹槽连接。
但是该文件中提出的一种伺服电机的风冷装置的电机壳与气流接触的面积较小,散热面积一般,影响了散热效果。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风冷却伺服电机的组合外壳,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用于风冷却伺服电机的组合外壳,包括主机壳,所述主机壳设置为圆筒形,所述主机壳上开设有通风孔,所述通风孔贯穿主机壳的前后两端,所述通风孔呈环形分布,所述主机壳内镶嵌有多个导热管,且多个导热管平行设置,所述导热管设置为圆弧形,所述主机壳的上方设置有与导热管一一对应的散热管,所述散热管的两端与导热管的两端连通,所述导热管和散热管内填充有水冷液。
优选的,所述通风孔设置于靠近主机壳内壁的一侧,所述导热管设置于靠近主机壳外壁的一侧。
优选的,所述通风孔设置为正六边形,且通风孔呈蜂窝状排列。
优选的,所述散热管的外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散热片,所述第一散热片设置为长条形,所述第一散热片的长度方向与主机壳的轴线方向平行。
优选的,所述第一散热片设置为多个,且多个第一散热片等间距设置。
优选的,还包括用于在主机壳温度过高时对散热管进行辅助散热的辅助散热机构,辅助散热机构包括风扇、第二散热片、侧板、L型板、弧形杆、弧形限位套、气体箱、单片机、激光发射器、激光接收器、安装架,所述气体箱固定连接在主机壳的底部,所述导热管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散热片,所述第二散热片设置为弧形,所述第二散热片的延伸至气体箱内,所述弧形限位套固定连接在气体箱的一端,所述弧形限位套内滑动配合有弧形杆,所述弧形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L型板,所述散热管的一侧设置有侧板,所述侧板与主机壳固定连接,所述侧板的一侧设置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上固定连接有激光发射器和激光接收器,所述侧板的一侧安装有风扇,所述激光接收器和风扇均与单片机电性连接,且当转子转动时,主机壳温度上升,第二散热片将热量散发到气体箱内,气体箱内的气体受热膨胀,使得弧形杆从气体箱内推出,在弧形限位套的作用下弧形杆沿着主机壳的外侧运动,当主机壳温度过高时,气体箱内气体不断受热膨胀,会使得弧形杆一端的L型板与安装架相抵,这时L型板和侧板形成一个风道,且L型板会将激光发射器和激光接收器之间挡住,激光接收器被阻挡时发送信号给单片机,单片机控制风扇转动,风扇设置在L型板和侧板形成的风道一侧,风扇向着风道内吹风,使得加速风道内的散热管的散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电子科技大学长三角研究院(湖州),未经电子科技大学长三角研究院(湖州)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82016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对话回复生成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下一篇:洗衣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