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中温红土陶瓷的生产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2210816829.3 | 申请日: | 2022-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528636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08 |
发明(设计)人: | 林锦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德化恒瀚艺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33/04 | 分类号: | C04B33/04;C04B33/13 |
代理公司: | 泉州协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31 | 代理人: | 王伟强 |
地址: | 362500 福建省泉州***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红土 陶瓷 生产工艺 | ||
本发明涉及陶瓷加工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一种中温红土陶瓷的生产工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备料:按重量份数分别称取以下原料:龙岩高岭土、钾长石、景德镇田土、铁蓝闪石、膨润土、珍珠岩、勃姆铝矿‑水铝石岩、氧化锌;制坯:混合上述原料并加水球磨过筛,真空除泡后粗练、陈腐、精练处理后塑形得坯体;烧制:坯体经自然干燥后,在1230℃~1250℃最高烧成温度下氧化烧结得瓷化红陶。本发明在龙岩高岭土、膨润土和钾长石的基础料上特选加入景德镇田土、铁蓝闪石、珍珠岩、氧化锌和勃姆铝矿‑水铝石岩,中温分段氧化烧结可制得瓷化红陶,免施釉,降低成本,吸水率低、强度大且抗热震性好,可用作工艺品和日用陶瓷。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陶瓷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中温红土陶瓷的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陶瓷材料是用天然或合成化合物经过成形和高温烧结制成的一类无机非金属材料。它具有高熔点、高硬度、高耐磨性、耐氧化等优点。其中以红陶为主,灰陶、黑陶次之,红陶分细泥红陶和夹砂红陶两种,主要原料是粘土。它的烧成原理是:陶坯入窑焙烧时采用氧化焰气,使陶胎中的铁转化为三价铁,器表便呈红色。
现有的红土陶瓷配方存在以下缺陷:最高烧成温度达到1100℃,制得的红陶吸水率大,易破损;而最高烧成温度达到1180℃则容易出现颜色变黑,且只能做一些简单的造型。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中温红土陶瓷的生产工艺,吸水率低,强度大,适用于加工工艺品和日用陶瓷。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中温红土陶瓷的生产工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备料:按重量份数分别称取以下原料:龙岩高岭土30-50份、钾长石25-30份、景德镇田土10-20份、铁蓝闪石10-15份、膨润土6-8份、珍珠岩5-8份、勃姆铝矿-水铝石岩4-6份、氧化锌2-4份;
S2、制坯:混合上述原料并加水球磨过筛,真空除泡后粗练、陈腐、精练处理后塑形得坯体;
S3、烧制:坯体经自然干燥后,在1230℃~1250℃最高烧成温度下氧化烧结得瓷化红陶。
优选地,所述步骤S2的过筛目数为300-500目。
优选地,所述步骤S3采用分段升温烧制,先以3℃/min~5℃/min缓慢升温至650℃~700℃,保温1.5-2小时,接着以10℃/min~12℃/min升温至1000℃~1020℃,保温2-3小时,再以3℃/min~5℃/min缓慢升温至1230℃~1250℃并保温烧制60min~80min,再冷却降温。
优选地,所述景德镇田土的化学组成为:58.6%SiO2、23.5%Al2O3、3.2%三氧化二铁、1.3%TiO2、1.0%MgO、0.4%CaO、1.4%K2O、0.15%Na2O以及其他成分。
优选地,所述铁蓝闪石的化学组成为:55.5%SiO2、10.5%Al2O3、18.1%三氧化二铁、0.2%TiO2、5.1%MgO、6.8%Na2O以及其他成分。
优选地,所述步骤S1的原料为:龙岩高岭土45份、钾长石25份、景德镇田土12份、铁蓝闪石15份、膨润土6份、珍珠岩6份、勃姆铝矿-水铝石岩4份、氧化锌3.5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德化恒瀚艺品有限公司,未经德化恒瀚艺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81682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