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缓解土壤次生盐渍化及连作障碍的方法与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210815316.0 | 申请日: | 2022-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536278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2 |
发明(设计)人: | 王小兵;付宽宽;汪晓丽;封克;陈悦;程通;秦蓁天;陈木;闵逸雯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B79/02 | 分类号: | A01B79/02;A01B79/00;A01G22/00;A01G22/15;A01G7/06;C09K17/40;C12N1/20;C09K101/00;C12R1/07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 |
地址: | 22500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缓解 土壤 次生 盐渍化 连作 障碍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缓解土壤次生盐渍化及连作障碍的方法与应用,属于设施作物培养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采集发生次生盐渍化的土壤,向土壤中添加石灰氮、有机物料,再灌水至土壤湿度为60%~70%,灌完水后,将土壤覆膜闷棚至少20天后揭膜,晾晒至少5天后栽种作物,分别向作物的幼苗期和生长期喷施稀释后的生物菌剂,有效缓解土壤次生盐渍化及连作障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缓解土壤次生盐渍化及连作障碍的方法与应用,属于设施作物培养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设施蔬菜生产不仅具有高度集约化、复种指数高和种类单一的特点,随着我国设施蔬菜产业的快速发展,设施蔬菜种植面积正在不断增长,由于不合理水肥管理和连续高密度种植,设施土壤容易盐渍化以及发生严重土传病害,且随着连作栽培年限的增加也会造成土壤环境恶化、产量降低、品质下降等不良现象,严重影响农业的发展,成为设施蔬菜栽培急需解决的问题。
设施蔬菜连作障碍的原因主要归纳为五个方面:即土壤传染性病害、土壤微生物区系失衡、化感作用和土壤理化性状变劣。目前关于土壤连作障碍的防治方法主要有农业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三种措施,农业防治包括培育抗病新品种、嫁接、无土栽培、合理的轮作和灌水闷棚等。化学防治主要采用土壤消毒等方法进行土传病害的防治。生物防治目前主要有有机肥料、微生物肥料和生物菌剂等,还包括利用遗传育种技术及基因工程技术培育抗病品种克服蔬菜连作障碍,但由于这方面工作的难度较大,很多尚处在积极摸索之中,现有技术防治效果单一,无法真正有效地控制设施蔬菜连作土壤土传病害的发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背景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缓解土壤次生盐渍化及连作障碍的方法,应用于设施作物培养。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提供一种缓解土壤次生盐渍化及连作障碍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采集发生次生盐渍化的土壤,向土壤中添加石灰氮、有机物料,均匀翻耕制得预处理土壤;
向预处理土壤中灌水至预处理土壤的湿度为60%~70%,灌完水后,覆膜闷棚至少20天后揭膜,再晾晒至少5天制得备用土;
在备用土上栽种作物种子或作物幼苗;
向作物的幼苗期和生长期分别喷施稀释后的生物菌剂。
进一步的,所述土壤中添加石灰氮、有机物料的质量比为1:15~20。
进一步的,所述生物菌剂包括解淀粉芽孢杆菌BZ6-1。
进一步的,每次喷施的生物菌剂中有效活菌浓度为1×1011~6×1012cfu/ml。
进一步的,所述生物菌剂能够产生表面活性素、丰原素和伊枯草菌素。
进一步的,所述石灰氮的总氮量不小于21%,氰氨化钙不小于55%。
进一步的,所述有机物料为麦糠、秸秆、菜叶、枯枝落叶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缓解土壤次生盐渍化及连作障碍的方法,应用于设施作物培养。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达到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缓解土壤次生盐渍化及连作障碍的方法,通过向次生盐渍化及连作障碍的土壤中添加石灰氮、有机物料,均匀翻耕后灌水,覆膜闷棚后晾晒,栽种,在作物幼苗期和生长期分别喷施稀释后的生物菌剂,有效改善土壤连作障碍,调节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降低土壤酸化、次生盐渍化和病虫害发生等土壤连作障碍问题,提高作物的品质和产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大学,未经扬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81531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组合式双色瑜伽柱的组合结构
- 下一篇:一种基于5G技术的人脸识别终端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