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耦合电感的两相交错Boost-Sepic型高增益变换器及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812110.2 | 申请日: | 2022-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7779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30 |
发明(设计)人: | 郑诗程;王磊;秦乐乐;郎佳红;徐磊;方四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M3/155 | 分类号: | H02M3/155;H02M3/158;H02M1/14;H02M1/44 |
代理公司: | 安徽知问律师事务所 34134 | 代理人: | 平静 |
地址: | 243002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耦合 电感 两相 交错 boost sepic 增益 变换器 控制 方法 | ||
1.一种基于耦合电感的两相交错Boost-Sepic型高增益变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两相交错Boost-Sepic结构、第一倍压单元、第二倍压单元和分裂电容结构;所述两相交错Boost-Sepic结构包括输入源Vin、第一独立电感L1、第二独立电感L2、第一开关管S1和第二开关管S2以及由第一耦合电感原边绕组Lc1、第二耦合电感原边绕组Lc2、电容C1、电容C3构成得Sepic部分,由二极管D1、二极管D4、电容C5和电容C6构成的Boost部分;两相交错Boost-Sepic结构的输出端分别连接第一倍压单元、第二倍压单元,第一倍压单元的输出端连接二极管D3的阳极,第二倍压单元的输出端连接二极管D6的阴极,所述分裂电容结构的两端分别连接二极管D3的阴极、二极管D6的阳极,构成变换器的输出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耦合电感的两相交错Boost-Sepic型高增益变换器,其特征在于:两相交错Boost-Sepic结构中,电源Vin的正极分别与第一独立电感L1和第二独立电感L2相连,第一独立电感L1的另一端与第一开关管S1的漏极、二极管D1的阳极和电容C1的一端相连,第一开关管S1的源极与电源Vin的负极相连;二极管D1的阴极与电容C5的一端、第一耦合电感原边绕组Lc1的同名端相连,电容C5的另一端与电源Vin的负极相连;第一耦合电感原边绕组Lc1的非同名端与电容C1的另一端相连;
第二独立电感L2的另一端与第二开关管S2的漏极、电容C6的一端相连,第二开关管S2的源极与电源Vin的负极相连,电容C6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4的阳极、第二耦合电感原边绕组Lc2的非同名端相连,二极管D4的阴极与电源Vin的负极相连,第二耦合电感原边绕组Lc2的同名端与电容C3的一端相连,电容C3的另一端与电源Vin的负极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耦合电感的两相交错Boost-Sepic型高增益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倍压单元包括二极管D2、电容C2和第一耦合电感副边绕组Lc1’,二极管D1的阴极与二极管D2的阳极相连,二极管D2的阴极与电容C2的一端、二极管D3的阳极相连,电容C2的另一端与第一耦合电感副边绕组Lc1’的非同名端相连,第一耦合电感原边绕组Lc1的非同名端与第一耦合电感副边绕组Lc1’的同名端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工业大学,未经安徽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812110.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