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二维码和生物特征的用户身份双重识别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810650.7 | 申请日: | 2022-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505181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13 |
发明(设计)人: | 金哲;陈祀元;王华彬;李学俊;刘德银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L9/32 | 分类号: | H04L9/32;H04L9/40;H04L9/00;G06K7/10;G06V40/16;G06K7/14;G06V40/70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泽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44 | 代理人: | 潘飞 |
地址: | 230601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二维码 生物 特征 用户 身份 双重 识别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信息科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二维码和生物特征的用户身份双重识别方法,以及采用该识别方法工作的用户身份双重验证系统。该识别方法包括如下注册阶段和认证阶段两个主要过程。其中,在注册阶段,管理方请求用户上传账户资料、用户信息和用户的生物特征识别信息,并向用户发送密钥对。其中,生物特征识别信息包括人脸图像。在认证阶段,管理方首先获取用户人脸,在人脸匹配成功后,管理方和用户通过二维码来实现数字签名验证。数字签名验证成功后完成用户身份认证。基于该方法的身份认证逻辑,本发明还设计了一个专用于身份识别的验证系统。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数字账号身份认证方式的保密性和安全性不足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信息科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二维码和生物特征的用户身份双重识别方法,以及采用该识别方法工作的用户身份双重验证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不断发展,数字化已经成为社会管理的新趋势。数字政务、智能工厂、网上教育、线上购物,远程教育,远程医疗都已经成为现实。各种数字化的服务需要依赖有效的数字账号验证方法对请求访问的用户的身份进行验证。现有的用户身份验证方法主要是账号密码,用户输入正确的密码就可以通过验证。账号密码验证容易被机器破解,为了提高账号安全性,技术人员还会在识别过程中增加人机识别验证环境,确保发出请求的对象为真人而非机器。即使这样,账号密码验证方式仍然存在风险,例如用户名和密码可能被泄露,进而导致账号的保密性完全消失。此外,用户设置的密码过于简单得到容易被破解,过于复杂的话也会存在记忆困难的问题,进而给用户造成不便。
基于以上原因,学术界认为,账号加密码的组合在理论上不能证明是安全的。在实践中,数字签名是被证明是一种安全的认证方案。它需要将签名或者密钥存放于数字设备中,如密保令牌,智能卡或者手机中。然而,这类身份验证方案无法确保被验证人的真实性。也就是只要获得该设备,任何人都能通过身份验证。
因此,如何克服以上身份验证方法的弊端,开发出一种具有更高保密性和安全性身份验证方式;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数字账号身份认证方式的保密性和安全性不足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二维码和生物特征的用户身份双重识别方法,以及采用该识别方法工作的用户身份双重验证系统。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基于二维码和生物特征的用户身份双重识别方法,其用于对任意数字账号的注册用户发出的访问请求进行身份认证。该识别方法包括如下注册阶段和认证阶段两个主要过程。
其中,注册阶段的内容如下:
用户向数字账号的管理方发出账号注册请求。
管理方响应账号注册请求后,要求用户填写账号信息以及必要的用户资料,并上传本人的生物特征识别信息。生物特征识别信息至少包括人脸特征。
用户填写账号信号和用户资料,并完成生物特征识别信息采集后,等待管理方的验证。
管理方对用户上传的信息进行人工核验,人工审核通过后在服务器中建立一个注册账号,并在服务器内保存注册账号以及对应的用户的用户资料和生物特征识别信息。
管理方在注册账号建立后随机生成一个专属的密钥对,并将密钥对编码为注册二维码后发送给注册用户。密钥对中包括公钥和私钥;服务器内同步保存注册账号的公钥。
注册用户对注册二维码进行解码后获取秘钥对,注册用户保存所述密钥对用于在后期发出访问请求时进行身份认证。
认证阶段的内容如下:
用户填写账号信息后,向管理方发出访问请求,管理方收到访问请求后首先获取请求方的人脸数据,获取成功则开始如下认证过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大学,未经安徽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81065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