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征信平台信用数据风险监控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801775.3 | 申请日: | 2022-07-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529275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04 |
发明(设计)人: | 付佳鑫;郑云龙;于鹏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市工程咨询院 |
主分类号: | G06F21/64 | 分类号: | G06F21/64;G06F16/22;G06F16/2458;G06F16/906;G06F16/903;G06F40/186;G06F9/50;G06Q40/02;G06Q40/00;G06Q50/18;G06Q50/26 |
代理公司: | 山东易佰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326 | 代理人: | 周梁 |
地址: | 266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平台 信用 数据 风险 监控 方法 | ||
1.一种征信平台信用数据风险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实现步骤如下:
S1、配置预警数据模板,主要包含需要预警的数据类目,将需要预警的信息进行整理归纳,制作成可配置的模板;
S2、将来源数据中需要预警的数据进行细化拆分存储,存储方式为按时间戳分库、分表方式,数据形式为key-value形式;
S3、通过优先级计算类目综合计算等得出预警模板中的数据的优先级,优先级高的数据可分配较多线程等资源来快速处理数据,优化服务器资源的合理使用;
S4、根据数据比对的优先级再次制作热点数据模板,数据模板包含数据内容、时间戳、数据来源以及上次比对出现数据内容差异的时间戳、是否新增、是否变更标志,同时数据内容取hash后的签名,签名数据格式直接使用二进制数据格式,通过数据签名、时间戳、来源来确保数据比对的有效性和完整性;
S5、将历史数据按照按照热点数据模板保存到内存中,定时将来源数据和内存中的数据做两次比较,将重点需要预警的数据保存到指定媒介中,合理的使用内存可大大降低服务器硬盘的读写提高数据相应速度,二进制签名可大大降低数据对比的内容大小,降低cpu的使用率;
S6、继续将预警数据模板中剩余非热点数据拼接为一个字符串并计算得出hash值,与新增的数据做同样处理后比较hash签名是否相等来得出数据是否出现变动,如果出现变动则进一部按照时间戳比较数据内容;
S7、定期调整热点数据模板,优化数据对比算法,保留数据对比日志;
S8、将S5、S6处理后的数据按照预警模板生成方便阅读格式的预警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征信平台信用数据风险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的数据类目包含:
1、基本信息:记录了个人的身份信息、居住信息、职业信息等基本信息;
2、信贷信息:简单来说就是个人借钱还钱的信息,比如贷款、信用卡的使用记录,是信用报告中最核心的信息;
3、非金融负债信息:先消费后付款形成的信息;
4、公共信息:社保公积金信息、法院信息、欠税信息、行政执法信息;
5、查询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征信平台信用数据风险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中优先级计算类目包括:抽样统计、数据更新频率、数据时效(可调整)、数据关注度(可配置调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征信平台信用数据风险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5中的两次比较为:第一次做数据时间戳和更新标志的对比;第二次做数据签名的对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征信平台信用数据风险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8中方便阅读格式包括:txt格式、xls电子表格格式、ppt演示文档格式、wps格式、dot格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征信平台信用数据风险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6中的hash值是根据文件的内容的数据通过逻辑运算得到的数值,不同的文件(即使是相同的文件名)得到的HASH值是不同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征信平台信用数据风险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5中的指定媒介包括:服务器硬盘、移动硬盘和云端存储服务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市工程咨询院,未经青岛市工程咨询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801775.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桥梁斜拉索智能除冰系统
- 下一篇: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网络舆论热度分析系统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