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激光颗粒物传感器在审
申请号: | 202210797851.8 | 申请日: | 2022-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501507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6 |
发明(设计)人: | 钱枫;付海亮;石磊;王超;祝能;王洁;邓明星;许小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15/06 | 分类号: | G01N15/06 |
代理公司: | 北京瑞盛铭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17 | 代理人: | 李绩 |
地址: | 430000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激光 颗粒 传感器 | ||
1.一种激光颗粒物传感器,其特征在于:
包括:
传感器模块,用于感知颗粒物的浓度,并将浓度信号传输给数据采集模块;
数据采集模块,用于对接收的颗粒物浓度信号,并对信号进行放大处理后传输到数据反馈单元;
数据反馈单元,用于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处理,判断颗粒物浓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光颗粒物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模块包括激光发射器(1)、第一光学准直透镜(4)、传感器终端(5)、光路通道(8)、第二光学准直透镜(9)和激光接收器(11);
激光发射器(1),用于发射初始的激光信号;
第一光学准直透镜(4),用于将激光发射器(1)发射出的激光信号经过该第一光学准直透镜(4)后输出平行光;
传感器终端(5),用于第一光学准直透镜(4)输出的平行光依次穿过该传感器终端(5)内部的采气室(7)和光路通道(8);
第二光学准直透镜(9),用于将光路通道(8)穿出的光进行折射后平行输出;
激光接收器(11),用于接收所述第二光学准直透镜(9)折射后平行输出的光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激光颗粒物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发射器(1)和激光接收器(11)选择650nm的红光激光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激光颗粒物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发射器(1)和激光接收器(11)分别通过光纤与两个光纤接口(10)连接,光纤接口(10)分别与两个连接器(3)的一端连接;所述连接器(3)的另一端设置有用于安装光学准直透镜的安装腔;
两个所述连接器(3)可拆卸的安装在所述传感器终端(5)的光路通道(8)的两端,所述传感器终端(5)还包括采气室(7),所述采气室(7)的内壁设置有不透光的黑漆层(6),所述光路通道(8)穿过所述采气室(7)的中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激光颗粒物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采气室(7)设置有汽车尾气进气口和汽车尾气出气口。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激光颗粒物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采集模块的两个信号端分别与激光发射器(1)和激光接收器(11)的信号端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激光颗粒物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采集模块包括第一放大器(U1)、第二放大器(U2)、第一信号处理器(U3)、第二信号处理器(U4)和主控制器(U5);
所述第一放大器(U1)与所述激光发射器(1)的信号端连接,所述第二放大器(U2)与所述激光接收器(11)的信号端连接,所述第一放大器(U1)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信号处理器(U3)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放大器(U2)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信号处理器(U4)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信号处理器(U3)的信号输出端组和第二信号处理器(U4)的信号输出端组分别与主控制器(U5)的第一信号输入端组和第二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主控制器(U5)的输出端通过端子(U6)与所述数据反馈单元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科技大学,未经武汉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797851.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