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组织缝合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210794207.5 | 申请日: | 2022-07-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515369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4 |
发明(设计)人: | 郭燕林;张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泰科博曼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7/06 | 分类号: | A61B17/06;A61B17/94 |
代理公司: | 北京锦信诚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813 | 代理人: | 丁博寒 |
地址: | 2131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组织 缝合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组织缝合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组织缝合系统,包括第一滚轮、第二滚轮、第一动力装置、第二动力装置和缝合针;缝合针插入轴线平行的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之间,被两滚轮夹持,两滚轮中至少其一主动转动,两滚轮通过对缝合针的夹持位置对缝合针施力;第一动力装置提供令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相对靠近而达到轴线平行且对缝合针进行夹持的位置;第二动力装置为主动转动提供转动动力;缝合针为弯曲结构,由主动转动过程带动而顺应弯曲方向进出组织,且始终具有外部的裸露位置而供两滚轮夹持。本发明中改变了目前对于缝合针进行持针、调针、进针和出针的方式,可有效的提高缝合过程的效率,整套操作过程因为难度的降低可被更多的操作者所接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组织缝合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组织缝合系统。
背景技术
腹腔镜下缝合是腹腔镜手术最难掌握的技术之一,由于腹腔镜下操作受到空间和自由度的限制,且是利用器械进行间接操作,对初学者来说往往非常困难。
目前常规的腹腔镜缝合包括以下步骤:
针线选择:腹腔下一般使用弧形弯针,便于腔镜下应用旋转手法运针,缝线要求有一定弹性,有利于打结。
送针:用针持或分离钳夹在缝线距针尾设定距离处,通过操作孔送进腹腔。
抛针:缝合针送入腹腔后自然抛在视野,抛线时尽可能使缝针摆放在针持夹针后正好形成垂直角度的位置。
调针和持针:进行摆针时,左手用分离钳夹线应用牵拉、旋转手法调节缝针使之摆放在针持夹针后正好形成垂直角度的位置,即持针位;而持针时有单手持针法和双手持针;调针分为单手调针和双手调针。
缝合过程:进针时,力量作用于针尖,顺着出针的方向和针的弧度用力;出针时左手用钳夹住针的前中位置,右手用针持固定组织,左手钳顺着针的弧度旋转出针,出针后右手拨线,也可将针交给右手而左手拨线。
上述操作过程具有一定的繁琐性,目前一定比例的外科医生即便经过培训,仍然难以进行腹腔镜手术缝合操作,一种能够降低缝合难度,且节约缝合时间的操作系统是目前外科手术中所亟需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组织缝合系统,可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组织缝合系统,包括:第一滚轮、第二滚轮、第一动力装置、第二动力装置和缝合针;
所述缝合针插入轴线平行的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之间,被两滚轮夹持,两滚轮中至少其一主动转动,两滚轮通过对所述缝合针的夹持位置对所述缝合针施力;
所述第一动力装置提供令所述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相对靠近而达到轴线平行且对缝合针进行夹持的位置;
所述第二动力装置为所述主动转动提供转动动力;
所述缝合针为弯曲结构,由所述主动转动过程带动而顺应弯曲方向进出组织,且始终具有外部的裸露位置而供两滚轮夹持。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动力装置所提供的转动动力包括正反两方向。
进一步地,所述缝合针为平面内延伸的弧形弯针。
进一步地,所述缝合针为螺旋形弯针。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表面对应设置有对所述缝合针进行容纳的凹槽,所述缝合针同时容纳于两滚轮的所述凹槽中。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滚轮上设置有对所述缝合针进行容纳的凹槽,所述第二滚轮通过平整的表面或者表面所设置的凸起结构对所述缝合针被所述凹槽容纳的部分进行挤压。
进一步地,所述凹槽的截面由直线和/或曲线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泰科博曼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泰科博曼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79420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