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海上火箭残余燃料回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210792598.7 | 申请日: | 2022-07-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547950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10-24 |
发明(设计)人: | 马士林;戴挺;孙妍;孙丽丽;齐亮;孙明;于淼;嵇智勇;郭扬立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42B15/00 | 分类号: | F42B15/00;F42B15/01;F42B10/32 |
代理公司: | 大连格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1238 | 代理人: | 张俊杰 |
地址: | 116021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海上 火箭 残余 燃料 回收 系统 | ||
1.一种海上火箭残余燃料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有火箭回收平台,火箭回收平台的中心上方固定有回收甲板,箭体落在回收甲板上;回收甲板上设置有集中控制模块、封固装置及残余燃料处理系统,通过封固装置对火箭箭体封固后,利用残余燃料处理系统排出火箭箭体内残余的燃料,集中控制模块对封固装置、残余燃料处理系统进行控制;
封固装置带有装置平台,装置平台上固定有多个摄像头,装置平台带有电力驱动模块,装置平台的底部安装有全回转车轮,全回转车轮带有车轮驱动模块,装置平台侧壁固定有磁性固定桩;
装置平台上固定有一个以上的可伸缩机械臂,可伸缩机械臂通过承重轴承固定在装置平台上,承重轴承外部设置有保护壳体,承重轴承连接有旋转轴,旋转轴顶部固定连接有多级液压缸,多级液压缸的自由端连接有扶正构件;
在保护壳体顶部固定有大齿圈,大齿圈沿旋转轴周向设置,大齿圈与旋转轴之间存在间距,旋转轴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电机,电机的电机轴与小齿圈连接,小齿圈与大齿圈齿啮合;
扶正构件有长方形的弧形板,弧形板中心与多级液压缸自由端连接,弧形板与多级液压钢连接处的两侧设置有开合液压,弧形板与多级液压缸连接处的下方设置有转动液压,开合液压的液压缸与多级液压缸连接,开合液压的液压杆与弧形板连接,转动液压的液压缸与多级液压缸连接,转动液压的液压缸与弧形板连接;
或者扶正构件有机械爪,机械爪与多级液压缸自由端连接;
弧形板的弧度与火箭箭体外表面弧度相适配,可伸缩机械臂带有机械臂驱动模块;集中控制模块对机械臂驱动模块、车轮驱动模块、电力驱动模块进行控制;
残余燃料处理系统带有氮气供给系统和煤油回收系统,煤油回收系统带有多个煤油软管卷筒,多个煤油软管卷筒沿回收甲板周向等间距设置,煤油软管卷筒上缠绕有第一煤油软管,第一煤油软管的一端依次与煤油输送泵、煤油泄放柜连接;
氮气供给系统带有多个氮气软管卷筒,多个氮气软管卷筒沿回收甲板周向等间距设置,氮气软管卷筒上缠绕有第一氮气软管,第一氮气软管的一端依次与氮气减压阀组、氮气瓶组连接;
回收甲板上设置有连接机器人,连接机器人通过集中控制模块控制,连接机器人可在回收甲板上自由移动,连接机器人带有辅助臂,辅助臂端部设置有抓手,抓手抓取第一煤油软管或第一氮气软管,第一煤油软管与箭体煤油贮箱的煤油泄放口煤油泄放口连接,第一氮气软管与箭体煤油贮箱的氮气注入口连接;
控制模块对氮气供给系统和煤油回收系统进行控制,集中控制模块带有的视频监控对火箭回收平台进行实时监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上火箭残余燃料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火箭残余燃料处理系统带有火箭回收平台,火箭回收平台的中心上方固定有六边形回收甲板,箭体落在回收甲板上;
火箭回收平台带有集中控制模块,集中控制模块对氮气供给系统和煤油回收系统进行控制,集中控制模块带有的视频监控对火箭回收平台进行实时监控,回收甲板上设置有连接机器人,连接机器人通过集中控制模块控制,连接机器人可在回收甲板上自由移动;
煤油回收系统带有多个煤油软管卷筒,多个煤油软管卷筒沿回收甲板周向等间距设置,煤油软管卷筒上缠绕有第一煤油软管,第一煤油软管的一端依次与煤油输送泵、煤油泄放柜连接;
氮气供给系统带有多个氮气软管卷筒,多个氮气软管卷筒沿回收甲板周向等间距设置,氮气软管卷筒上缠绕有第一氮气软管,第一氮气软管的一端依次与氮气减压阀组、氮气瓶组连接;
连接机器人带有辅助臂,辅助臂端部设置有抓手,抓手抓取第一煤油软管或第一氮气软管,第一煤油软管与箭体煤油贮箱的第二煤油软管连接,第一氮气软管与箭体煤油贮箱的第二氮气软管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上火箭残余燃料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磁性固定桩带有上桩体和下桩体,上桩体固定在底座侧壁上,上桩体内固定有液压缸,液压杆固定在下桩体内,当液压杆全部缩回液压缸内时,上桩体与下桩体对接成一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上火箭残余燃料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摄像头的数量是两个,分别固定在所述底座同一边的两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792598.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