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非接触式的水位监测方法及液位监测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210792355.3 | 申请日: | 2022-07-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516503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1 |
发明(设计)人: | 范成建;刘斌;杜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丹溪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F23/284 | 分类号: | G01F23/284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31 | 代理人: | 高煊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京市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接触 水位 监测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液位测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非接触式的水位监测方法及液位监测装置,包括固定板、液位计本体和移动组件,移动组件包括移动轨道、移动座、安装板、移动轴杆、移动电机和固定构件,移动轨道与固定板固定连接,移动座与移动轨道滑动连接,安装板与液位计本体固定连接,并与移动座通过固定构件连接,移动轴杆与移动轨道转动连接,并贯穿移动座,移动电机与移动轨道固定连接,移动电机的输出端与移动轴杆连接,通过移动电机的工作,带动移动轴杆在移动轨道内转动,从而带动移动座横向移动,进而带动安装板横向移动,进一步使液位计本体的位置进行移动,从而使液位计本体可对不同位置进行检测,进而使监测更全面。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位测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非接触式的水位监测方法及液位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雷达液位计广泛用于液位监测,目前的雷达液位计的天线罩结构,不能根据使用需要进行角度调节,只能将雷达液位计整体的安装角度进行变化才能实现,实用性不高。
现有技术中通过设置天线罩机构,只需拉动按压块使其带动锁定头向着天线罩本体的内部移动,随后即可转动天线罩本体,调节完成后松开按压块,在第二弹簧的作用下带动锁定头重新进行固定,可以根据需要对天线罩本体的角度进行调节,从而提高实用性。
但现有技术的雷达液位计无法移动,只能对某一固定位置进行监测,从而导致监测不全面。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非接触式的水位监测方法及液位监测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的雷达液位计无法移动,只能对某一固定位置进行监测,从而导致监测不全面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非接触式的液位监测装置,包括固定板和液位计本体,所述液位计本体位于所述固定板的一侧,
还包括移动组件;
所述移动组件包括移动轨道、移动座、安装板、移动轴杆、移动电机和固定构件,所述移动轨道与所述固定板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固定板靠近所述液位计本体的一侧,所述移动座与所述移动轨道滑动连接,且位于所述移动轨道靠近所述液位计本体的一侧,所述安装板与液位计本体固定连接,并与所述移动座通过所述固定构件连接,且位于所述液位计本体靠近所述移动座的一侧,所述移动轴杆与所述移动轨道转动连接,并贯穿所述移动座,且位于所述移动轨道靠近所述移动座的一侧,所述移动电机与所述移动轨道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移动轨道靠近所述移动轴杆的一侧,所述移动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移动轴杆连接,所述固定构件用于固定所述安装板。
其中,所述固定构件包括固定凸起和固定螺栓,所述固定凸起与所述安装板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安装板靠近所述移动座的一侧;所述固定螺栓与所述移动座滑动连接,并与所述固定凸起抵接,且位于所述移动座靠近所述固定凸起的一侧。
其中,所述移动座具有配合凹槽,所述配合凹槽位于所述移动座靠近所述固定凸起的一侧,并与所述固定凸起配合。
其中,所述非接触式的液位监测装置还包括天线罩组件,所述天线罩设置在所述安装板上。
其中,所述天线罩组件包括罩体和转向构件,所述罩体与所述安装板通过所述转向构件转动连接,并位于所述安装板靠近所述液位计本体的一侧;所述转向构件带动所述罩体转动。
其中,所述天线罩组件还包括限位构件,所述限位构件设置在所述安装板上,并对所述罩体进行限位。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非接触式的水位监测方法,采用所述非接触式的液位监测装置,包括如下步骤,
旋紧固定螺栓,使固定凸起固定在移动座的配合凹槽内,从而使安装板固定在移动座上;
通过移动电机的工作,使移动轴杆在移动轨道内转动,从而使移动座横向移动,进而使液位计本体进行移动;
通过所述转向构件的工作,使罩体进行转向,从而对罩体角度进行调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丹溪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丹溪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79235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