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动开卷落料模及落料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210787413.3 | 申请日: | 2022-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509113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3 |
发明(设计)人: | 王玉成;彭本栋;沈左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15/00 | 分类号: | B23P15/00;B23Q3/18;B23Q17/22;B23Q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五月天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94 | 代理人: | 张瑞丰 |
地址: | 241006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开卷 落料模 工艺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动开卷落料模及落料工艺,所述落料模包括机床,机床上设有传送机;传送机用于将卷料传送至模腔内;模腔内设有冲孔机构、传感结构组件以及定位组件;冲孔机构用于对卷料进行冲孔,从而使卷料形成定位孔和感应缺口;传感结构组件通过感应卷料上的感应缺口,并给机床控制信号,从而使机床通过定位组件定位定位孔,实现对卷料的定位;模腔内还设有修边机构和裁切机构,修边机构用于对卷料进行修边,裁切机构用于对卷料进行分切,从而形成前纵梁落料片;本发明提供的方案,能够纠正每一工步的卷料传递误差,保证落料片的尺寸公差要求,有效地解决了落料片在模具内部传输多工步后,发生的累积误差超过产品边界公差尺寸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自动开卷落料模及落料工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开卷落料模及落料工艺。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汽车车身骨架件前纵梁落料片1,其尺寸要求严格,产品定义零件边缘的公差为+/-0.5mm;如图2所示,是目前行业里广泛采用的前纵梁自动化开卷落料工艺结构图,其卷料2分3个工步分别实现开卷落料:第1工步冲孔;第2工步修边+冲孔;第3工步分切,落料片出模;采用这种工艺,因料片通过传送机传送,每1个工步公差达到+/-1mm,远远超出产品定义的尺寸公差要求,且该传统工艺结构无法纠正,导致生产出来的前纵梁尺寸不合格,影响整车匹配。
基于上述前纵梁生产过程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尚未有相关的解决方案;因此迫切需要寻求有效方案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一种自动开卷落料模及落料工艺,旨在解决现有前纵梁落料片生产加工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动开卷落料模,所述落料模包括机床,机床上设有传送机;传送机用于将卷料传送至模腔内;模腔内设有冲孔机构、传感结构组件以及定位组件;冲孔机构用于对卷料进行冲孔,从而使卷料形成定位孔和感应缺口;传感结构组件通过感应卷料上的感应缺口,并给机床控制信号,从而使机床通过定位组件定位定位孔,实现对卷料的定位;模腔内还设有修边机构和裁切机构,修边机构用于对卷料进行修边,裁切机构用于对卷料进行分切,从而形成前纵梁落料片。
进一步地,定位组件包括定位座和定位销,定位销通过第二弹簧伸缩设置于定位座内;机床在接收到传感结构组件感应信号后,通过控制机构控制定位销伸入定位孔内,从而对卷料进行定位;定位销的外径尺寸小于定位孔内径尺寸0.1mm。
进一步地,冲孔机构通过对卷料的左右两侧冲孔形成感应缺口;冲孔机构通过对卷料表面上的左右位置冲孔形成两个定位孔。
进一步地,两个传感结构组件分别设置于卷料的左右两侧,分别用于感应卷料左右两侧的感应缺口;定位组件设置于卷料的上端,用于对卷料表面上的左右两个定位孔进行定位。
进一步地,传感结构组件包括安装座、感应器以及感应接触块;感应接触块通过第一弹簧伸缩设置于安装座内,感应器设置于感应接触块的一侧,感应器通过感应线与机床的控制器电连接;感应接触块在伸出卡接在感应缺口内时,感应器接收到感应接触块的卡紧信号;感应接触块在回缩退出感应缺口内时,感应器接收到感应接触块的非卡紧信号。
进一步地,感应接触块的感应端为楔形结构;感应缺口为楔形槽,并与感应接触块相适配。
进一步地,模腔内包括第1工步、第2工步、第3工步以及第4工步;冲孔机构设置于第1工步位置上;传感结构组件、定位组件以及修边机构分别设置于第2工步或第3工步位置上;裁切机构设置于第4工步位置上;传送机能够将卷料从第1工步位置依次传送至第4工步位置。
进一步地,定位组件包括第一定位组件和第二定位组件;第一定位组件设置于第2工步位置上,用于对卷料2第一位置上左右两个定位孔3进行定位;第二定位组件设置于第3工步位置上,用于对卷料第二位置上左右两个定位孔进行定位。
相应地,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自动开卷落料工艺,所述工艺包括以下过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78741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一体式带吸管的容器
- 下一篇:一种富有机质页岩有机质体积含量确定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