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粮食酒加工使用的双层蒸汽式蒸煮酿酒设备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779516.5 | 申请日: | 2022-07-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09390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3 |
| 发明(设计)人: | 赵佳;高振峰;罗爱国;郝建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晋中学院 |
| 主分类号: | C12G3/00 | 分类号: | C12G3/00 |
| 代理公司: | 丽水创智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78 | 代理人: | 胡崧 |
| 地址: | 0306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粮食 加工 使用 双层 蒸汽 式蒸煮 酿酒 设备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粮食酒加工使用的双层蒸汽式蒸煮酿酒设备,属于酿酒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包括蒸煮桶,内管设置在蒸煮桶的内部且与其同轴,多个导汽口均匀环绕开设在内管的内壁中部,双端螺纹杆穿设在内管的内部且与其同轴,双端螺纹杆与蒸煮桶的底部转动连接,两个板体分别对称穿设在内管的两端内部,两个板体分别与内管的内壁滑动密封连接,板体与双端螺纹杆螺纹密封连接;本发明通过蒸煮桶与内管构成保温的双层蒸汽蒸煮锅,由导汽口导入蒸汽后不仅可以对粮食原料进行蒸煮,而且通过双端螺纹杆以及两个板体配合使用,缓慢的增加双层蒸汽蒸煮锅内部的压力,避免需要再次导入水蒸汽,提高原料粮食蒸煮操作安全性以及降低酿酒成。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酿酒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粮食酒加工使用的双层蒸汽式蒸煮酿酒设备。
背景技术
中国粮食酿酒历史悠久,品种繁多,自产生之日开始,就受到人们欢迎。粮食酒是以粮食为原料经发酵酿造而成的,它的化学成分是乙醇,一般含有微量的杂醇和酯类物质,食用白酒的浓度一般在60度(即60%)以下(少数有60度以上)。在对粮食进行发酵过程中,需要进行蒸煮使得粮食去生增香,一般是通过水蒸汽对原料粮食进行作用,使得粮食中的淀粉充分膨胀破裂进行糊化,再混入酒曲后进行糖化,最终获得乙醇。
在对粮食进行蒸煮主要包括四个步骤:泡粮、初蒸、焖水、复蒸,其中初蒸、复蒸时需要使得蒸煮粮食的容器内部水蒸汽快速充满。传统的蒸煮粮食通过蒸煮锅进行操作,一般先将蒸煮锅中的水烧开,再将粮食装入锅中的蒸板上后,对蒸煮锅再次加热实现蒸煮。但是锅中的热水以及水蒸汽不仅对操作人员有一定威胁,而且在装入粮食后,还需要对锅体进行一段时间的加热才能达到蒸煮的要求,使得部分粮食出现夹生的情况,对蒸煮锅加热过快则会导致粮食原料焦糊,大大减低了对粮食蒸煮的效率以及质量。
目前,粮食酒酿造企业在对粮食原料进行初蒸、复蒸时,一般将粮食均匀铺在蒸板上后,使用气泵将蒸汽机产生的大量水蒸汽快速注入保温容器后密封,由于保温容器的内壁较厚,使用设备对其进行加热效果较差,一般需要提高注入水蒸汽的量,增加保温容器内部的压力进行蒸煮,才能使得原料粮食充分膨胀破裂。但是在由于导入容器中的水蒸汽在与粮食作用一段时间后,容器内部的水蒸汽压力会不断降低,无法对容器内部的原料粮食进行高效蒸煮,需要再次通入水蒸汽进行加压,不仅增加生产成本,而且再次导入高温高压水蒸汽时容易发生危险。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粮食酒加工使用的双层蒸汽式蒸煮酿酒设备,以便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粮食酒加工使用的双层蒸汽式蒸煮酿酒设备,包括蒸煮桶,内管,多个导汽口,双端螺纹杆,两个板体,驱动机构;内管设置在蒸煮桶的内部且与其同轴,所述内管与蒸煮桶的内壁固定连接;多个导汽口均匀环绕开设在内管的内壁中部,所述导汽口通过管道与外部蒸汽源连通;双端螺纹杆穿设在内管的内部且与其同轴,所述双端螺纹杆与蒸煮桶的底部转动连接;两个板体分别对称穿设在内管的两端内部,所述两个板体分别与内管的内壁滑动密封连接,板体与双端螺纹杆螺纹密封连接;驱动机构设置在蒸煮桶上,所述驱动机构的输出端与双端螺纹杆连接。
优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设置在蒸煮桶底部外侧的步进电机,步进电机与蒸煮桶固定连接,蒸煮桶的底部穿设有第一转轴且与其转动连接,步进电机的输出轴穿过蒸煮桶与第一转轴连接,蒸煮桶的底部设有第一传动机构,第一传动机构的输入端与第一转轴连接,第一传动机构的输出端与双端螺纹杆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传动机构包括开设有在蒸煮桶底部的传动仓,第一转轴的两端与传动仓的内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双端螺纹杆靠近蒸煮桶底部的一端伸入传动仓中且设有第一蜗轮,第一转轴上套装固定有第一蜗杆,第一蜗杆与第一蜗轮配合连接。
优选的,所述双端螺纹杆靠近传动仓的一端开设有正六棱柱孔,正六棱柱孔上穿设有正六棱柱传动杆且与其配合连接,正六棱柱传动杆远离双端螺纹杆的一端伸入传动仓中,正六棱柱传动杆与传动仓通过轴承转动连接,第一蜗轮套装固定正六棱柱传动杆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晋中学院,未经晋中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77951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