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冷却的罗茨真空泵和罗茨真空泵自冷却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778874.4 | 申请日: | 2022-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501331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6 |
发明(设计)人: | 宋建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威龙泵业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C29/04 | 分类号: | F04C29/04;F04C18/12;F04C25/02 |
代理公司: | 苏州大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498 | 代理人: | 王军 |
地址: | 430050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冷却 真空泵 方法 | ||
1.一种自冷却的罗茨真空泵,包括安装座(1)和设置在安装座(1)上方的真空泵外壳(2),所述真空泵外壳(2)的内部安装有叶轮(3),所述叶轮(3)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叶轮(3)与真空泵外壳(2)上的电机输出轴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1)的上方设置有循环驱动冷却机构(4),所述真空泵外壳(2)上设置有接触导热机构(5),所述真空泵外壳(2)通过降噪减震机构(6)安装在安装座(1)的上方;
所述循环驱动冷却机构(4)包括固定在安装座(1)顶部的水箱(41),所述水箱(41)的内壁固定有循环降温泵(42),所述循环降温泵(42)的出水口连通有贯穿至水箱(41)外部的出水软管(43),所述真空泵外壳(2)的内部设置有螺旋冷却流道(44),所述出水软管(43)的一端与螺旋冷却流道(44)的一端连通,所述螺旋冷却流道(44)的另一端连通有回流软管(45),所述回流软管(45)的一端与水箱(41)的右侧连通,所述水箱(41)的内壁固定有冷凝管(46),所述水箱(41)的内壁转动有驱动杆(47),所述驱动杆(47)的表面固定有拂动板(48),所述水箱(41)的顶部转动贯穿有转杆(49),所述转杆(49)的表面固定有气流驱动片(410),所述驱动杆(47)的表面固定有第一锥齿轮(411),所述转杆(49)的表面固定有与第一锥齿轮(411)相啮合的第二锥齿轮(4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冷却的罗茨真空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导热机构(5)包括固定在真空泵外壳(2)表面的导热弧形片(51),所述导热弧形片(51)的内壁固定有嵌入至真空泵外壳(2)内部的嵌入导热块(5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冷却的罗茨真空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弧形片(51)的表面固定有弧形散热翅片(53),所述弧形散热翅片(53)的表面贯穿开设有通孔(5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自冷却的罗茨真空泵,其特征在于:所述降噪减震机构(6)包括固定在真空泵外壳(2)表面下方的吸音板(61),所述吸音板(61)的底部固定有承托板(62),所述真空泵外壳(2)表面的两侧均固定有延伸板(6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自冷却的罗茨真空泵,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延伸板(63)与安装座(1)的顶部之间均固定有阻尼器(64),所述承托板(62)的底部固定有减震弹簧(6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自冷却的罗茨真空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弹簧(65)的底端与安装座(1)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减震弹簧(65)设置有多个。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自冷却的罗茨真空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弧形片(51)与嵌入导热块(52)均采用二氧化硅材质,所述嵌入导热块(52)与真空泵外壳(2)接触处设置有密封圈。
8.一种实施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冷却的罗茨真空泵的罗茨真空泵自冷却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整个装置在进行工作时,热量会传递至真空泵外壳(2)表面,通过导热弧形片(51)和嵌入导热块(52)对热量进行吸附,然后再通过弧形散热翅片(53)进行快速散热;
S2、同时启动循环降温泵(42),通过启动冷凝管(46)对水箱(41)内部的水进行冷却,然后冷却后的水通过出水软管(43)进入至螺旋冷却流道(44)中,可对真空泵外壳(2)表面热量进行快速吸附,用于冷却的水通过回流软管(45)回流至水箱(41)中,通过水流带动拂动板(48)运动,进而带动驱动杆(47)转动,通过第一锥齿轮(411)、第二锥齿轮(412)配合带动转杆(49)转动,进而通过气流驱动片(410)加速弧形散热翅片(53)周边的气流流速,进而实现配合弧形散热翅片(53)进行高效散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威龙泵业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武汉威龙泵业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778874.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