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悬移质含沙量快速测量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777546.2 | 申请日: | 2022-07-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511253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7 |
发明(设计)人: | 蒋建平;韦立新;赵永俊;曾瑞;陈健健;周绍阳;肖艳;柯莉莉;谢雅蕾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长江下游水文水资源勘测局(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长江下游水环境监测中心) |
主分类号: | G01N15/06 | 分类号: | G01N15/06;G01N5/04 |
代理公司: | 南京行高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404 | 代理人: | 赵洪玉 |
地址: | 21001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悬移质 含沙量 快速 测量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悬移质含沙量快速测量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通过实验建立浊度和含沙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将待检测的悬移质水样置入不透光容器中,搅拌均匀后利用浊度仪测量得到待检测的悬移质水样的浊度,根据浊度和含沙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得到待检测的悬移质水样的含沙量。本发明能够解决传统烘干称重法进行泥沙含沙量分析历时长、时效性差等问题,能够高效快速对河流悬移质水样进行泥沙含量分析测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悬移质含沙量快速测量方法,属于含沙量测量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水文测验上传统的悬移质含沙量的方法为烘干称重法,烘干法测量含沙量被认为是目前最准确的方法之一,它还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测定泥沙浓度的方法,其设备简单,方法易行,有较高的精度,常被作为评价其他方法的标准。烘干称重法的主要步骤如下:1)取悬移质水样并量水样容积;2)沉淀浓缩水样;3)烘干烘杯并称重;4)将浓缩水样倒入烘杯、烘干、冷却;5)称量沙重。但烘干称重法的整个分析过程至少需要3-7天沉淀及烘干,才能计算悬移质泥沙含量,因此步骤繁琐,时效性较差,因此不适合时效性要求较高的场景,比如在高洪期间进行采样时,烘干称重法就容易错过测验时机。
为了能及时、快速测量含沙量,目前主要有红外线法、振动法、电容法、超声波法、γ射线法、激光法、同位素法等,但都需要率定,不但测验方法繁琐,而且由于测沙仪在现场的复杂环境下影响因素较多,适应性比较差,导致很少能达到水文测验的精度要求。另外,以上方法均需要现场安装,不但要受安装条件的限制,而且容易受到水中生物的附着,实际使用时需要经常进行清淤作业,高洪期间极易被冲毁,部分位置甚至会影响通航。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尚无法实现对现场悬移质泥沙进行快速、准确、高效的测验。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快速测量悬移质含沙量的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悬移质含沙量快速测量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建立浊度和含沙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具体如下:
1)将悬移质水样置入不透光容器中,通过搅拌器搅拌均匀后,利用浊度仪测量得到悬移质水样的浊度;
2)利用烘干称重法测量该悬移质水样的含沙量;
3)冲洗不透光容器后,更换不同的悬移质水样,重复执行第1)步和第2)步,达到预设次数后执行第4)步;
4)根据第1)步中得到的浊度,以及第2)步中得到的对应含沙量,通过拟合得到浊度和含沙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步骤二、将待检测的悬移质水样置入不透光容器中,搅拌均匀后利用浊度仪测量得到待检测的悬移质水样的浊度,根据浊度和含沙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得到待检测的悬移质水样的含沙量。
本发明的主要思想是首先通过实验找出悬移质水样的浊度与含沙量之间的对应关系,然后利用该对应关系,通过测量悬移质水样的浊度,计算得到悬移质水样泥沙含量。本发明方法设计合理,采用可在室内或室外的实验装置来完成悬移质水样的泥沙含量的分析,不但操作便捷、工作量小、时效性好、精度可靠,并且测验成本低,操作安全性高,能够解决传统烘干称重法进行泥沙含沙量分析历时长、时效性差等问题,能够高效快速对河流悬移质水样进行泥沙含量分析测量。
附图说明
图1是不透光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浊度与含沙量的对应关系图。
附图标记:1、不透光容器;2、磁力搅拌器;3、悬移质水样;4、上盖;5、排水口;6、浊度仪;7、进水口;8、计算机。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长江下游水文水资源勘测局(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长江下游水环境监测中心),未经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长江下游水文水资源勘测局(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长江下游水环境监测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77754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