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曲板吸吊的电磁吸盘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210775395.7 | 申请日: | 2022-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5581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30 |
发明(设计)人: | 魏雷;陈明;于洋;蒋素琴;许彦文;徐巍巍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C1/06 | 分类号: | B66C1/06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9 | 代理人: | 雷绍宁 |
地址: | 201913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曲板吸吊 电磁 吸盘 装置 | ||
1.一种用于曲板吸吊的电磁吸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两个磁吸轴套(10),所有所述磁吸轴套(10)拼合为一个整体后形成出至少两个球形腔体(11),所述球形腔体(11)包括上开口(111)和下开口(112),所述上开口(111)和下开口(112)的开口尺寸都小于所述球形腔体(11)的直径,所述磁吸轴套(10)上还设置有吊耳(12);
球形电磁吸盘(20),包括球体部(21)、吸附部(22)和电缆接口(23),所述球体部(21)上侧设置电缆接口(23),用于连接线缆,所述球体部(21)的下侧与所述吸附部(22)连为一体;
每个所述球形腔体(11)内安装一个所述球形电磁吸盘(20),所述球体部(21)被限制在所述球形腔体(11)内活动,所述球体部(21)的直径小于等于所述球形腔体(11)的直径且大于所述下开口(112)的开口尺寸,所述吸附部(22)由所述球形腔体(11)的所述下开口(112)伸出,所述电缆接口(23)由所述球形腔体(11)的所述上开口(111)伸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曲板吸吊的电磁吸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球体部(21)在所述球形腔体(11)内转动,使所述吸附部(22)接触所述下开口(112)的边部时,所述电缆接口(23)仍处于所述上开口(111)的范围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曲板吸吊的电磁吸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球体部(21)的直径与所述球形腔体(11)的直径一致;
所述球形电磁吸盘(20)还包括螺纹孔(24)和螺纹柱(25);
在所述电缆接口(23)周围的所述球体部(21)的表面设置有多个所述螺纹孔(24),多个所述螺纹孔(24)围绕所述电缆接口(23)形成圆周均匀分布,且多个所述螺纹孔(24)的形成的圆周分布至少包括两个不同直径大小的圆周;
所述螺纹柱(25)用于与所述螺纹孔(24)配合,且所述螺纹柱(25)与所述螺纹孔(24)配合后仍留有预定长度处于所述螺纹孔(24)外。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曲板吸吊的电磁吸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球体部(21)的直径与所述球形腔体(11)的直径一致;
所述球形电磁吸盘(20)还包括至少两个直径不同的环形螺纹槽(26)和螺纹环(27);
多个所述环形螺纹槽(26)开设在所述球体部(21)上,且都以所述电缆接口(23)为中心;
所述螺纹环(27)上设置有与所述环形螺纹槽(26)配合的螺纹,在所述螺纹环(27)与所述环形螺纹槽(26)配合后,所述螺纹环(27)仍留有预定部分处于所述环形螺纹槽(26)以外。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曲板吸吊的电磁吸盘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压紧装置(30),其包括螺纹通道(31)、螺纹杆(32)和把手(33);
所述螺纹通道(31)设置在所述磁吸轴套(10)上,且由所述球形腔体(11)内部贯穿至所述球形腔体(11)外部;
所述螺纹杆(32)设置在所述螺纹通道(31)内且与所述螺纹通道(31)螺纹配合;
所述把手(33)与所述螺纹杆(32)位于所述球形腔体(11)外部的一端连接,通过旋转所述把手(33)以使所述螺纹杆(32)压紧所述球形腔体(11)内部的所述球体部(2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曲板吸吊的电磁吸盘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螺纹杆(32)朝向所述球形腔体(11)的一端设置有防滑块(321),所述防滑块(321)与所述螺纹杆(32)的端部可拆卸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曲板吸吊的电磁吸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块(321)的表面设置有锯齿形凹槽。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曲板吸吊的电磁吸盘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磁吸轴套(10)上还设置有润滑孔(40),所述润滑孔(40)由所述球形腔体(11)内部贯穿至所述球形腔体(11)外部;
所述润滑孔(40)用于向所述球形腔体(11)内表面与所述球体部(21)的外表面之间加润滑油,所述润滑孔(40)在未使用状态时被封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775395.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