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与硅光集成工艺兼容的非垂直间接电加热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210773130.3 | 申请日: | 2022-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530885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08 |
发明(设计)人: | 程增光;高晨;周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复旦大学 |
主分类号: | G02B6/42 | 分类号: | G02B6/42;G02B6/12 |
代理公司: | 上海正旦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00 | 代理人: | 陆飞;陆尤 |
地址: | 20043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集成 工艺 兼容 垂直 间接 加热 装置 | ||
1.一种与硅光集成标准工艺兼容的非垂直间接电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自下而上为:衬底(10)、光波导(11)、相变材料层(12)、绝缘包覆层(13)、加热器(14)、TSV(15);其中,相变材料层(12)为方形,光波导(11)为长条形,相变材料层(12)位于光波导(11)的中间位置的上方,或嵌入光波导(11)内部;且两者包覆在绝缘包覆层(13)的中间位置;所述TSV(15)在加热器(14)的上方,加热器的两端分别与TSV相连构成电回路;两者在绝缘包覆层(13)的旁侧位置,即加热器(14)及TSV(15)位于绝缘包覆层中相变材料层(12)的上方,且垂直或平行于光波导(11);其底部与相变材料层(12)有垂直间距(16),其内侧面与相变材料层(12)侧面有水平间距(17);其中,所述TSV(15)和加热器(14)是1组、2组、3组或4组,相应的分布在相变材料层(12)的一侧、两侧、三侧或四侧;加热器(14)形成对称结构或环绕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垂直间接电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光波导(11)为条形波导、脊型波导、狭缝波导中的一种;光波导的材料在所用光波段具有透明窗口,使用Si3N4、Si、LiNbO3中的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非垂直间接电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相变材料层(12)采用相变材料薄膜或阵列,或者采用具有特殊结构或功能的相变材料器件;相变材料层通过光吸收产生的热、电产生的焦耳热、热场直接加热途径中的至少一种,以实现材料的可逆性状态转变。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非垂直间接电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绝缘包覆层(13)材料为ITO、Al2O3、SiO2或HfO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非垂直间接电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加热器(14)材料具有较高的电阻率、热导率和熔点,选自TiN、W、Pd中的一种或几种。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非垂直间接电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波导(11)的高度为 0.05 ~ 3 μm,波导结构宽度为 0.05 ~ 10 μm,狭缝宽度为 0.01 ~ 0.5 μm 。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非垂直间接电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变材料层(12)的厚度为 0.4 ~ 100 nm,宽度为 0.05 ~ 50 μm,长度为 0.05 ~ 50 μm。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非垂直间接电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14)的厚度为 0.05 ~ 10 μm,宽度为 0.05 ~ 10 μm,长度为 0.05 ~ 50 μm。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非垂直间接电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变材料层(12)与加热器14)的高度差16为 0 ~ 1 μm,水平间距17为 0 ~ 10 μ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复旦大学,未经复旦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773130.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油漆桶废漆处理装置
- 下一篇:一种针对电力区域的高位监控管理系统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