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墙体模块的顶部连接结构及其安装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769594.7 | 申请日: | 2022-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9135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2 |
发明(设计)人: | 赵永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新集团建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2/82 | 分类号: | E04B2/82;E04B2/74;E04F19/04;E04G21/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信方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2 | 代理人: | 张京波;龙洪 |
地址: | 102209 北京市昌平区未来***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墙体 模块 顶部 连接 结构 及其 安装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墙体模块的顶部连接结构及其安装方法,该墙体模块的顶部连接结构包括隔墙和屋顶,以及顶角组件,顶角组件连接隔墙与屋顶,顶角组件包括顶角固定件和顶角扣板;所述顶角固定件包括水平部和竖直部,水平部设置在隔墙与屋顶之间且与屋顶固定,竖直部设置在隔墙在厚度方向的一侧且向下延伸,竖直部与隔墙固定;顶角扣板与竖直部可拆连接。该安装方法包括固定顶角固定件、安装墙体和安装顶角扣板。本发明涉及装配式墙体领域,提供了一种墙体模块的顶部连接结构及其安装方法,通过顶角组件实现装配式墙体顶部的固定安装,同时可代替阳角装饰件完成装饰件功能,实现墙体装配和装饰同步一体化,极大减少了施工周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装配式墙体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墙体模块的顶部连接结构及其安装方法。
背景技术
使用石膏板、岩棉和龙骨建造的隔墙,与传统的混凝土、空心砖等墙体相比,具有施工快速、墙体轻便和综合性能好的特点,并具有明显的节能环保优势。但是,传统的石膏板、龙骨现场建造的墙体仍需要表面找平、涂装等装饰,势必造成现场污染,影响施工周期。
目前,随着对施工现场的绿色环保要求越来越高,人们逐渐重视起装配式建筑,而现有的装配式墙体需要安装后,再在墙体的顶部固定阳角装饰件,需要频繁打钉固定,对墙体进行装饰化施工,这难免会影响施工环境,也延长了施工的周期。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墙体模块的顶部连接结构,包括相垂直的隔墙和屋顶,以及顶角组件,所述顶角组件连接所述隔墙与所述屋顶,所述顶角组件包括分体的顶角固定件和顶角扣板;
所述顶角固定件包括相垂直的水平部和竖直部,所述水平部设置在所述隔墙与屋顶之间且与所述屋顶固定,所述竖直部设置在所述隔墙在厚度方向的一侧且向下延伸,所述竖直部与所述隔墙固定;
所述顶角扣板与所述竖直部可拆连接,用以遮盖所述竖直部。
一种可能的设计,所述竖直部包括依次相接的第一竖板、底板和第二竖板,所述第一竖板、底板和第二竖板围成槽口背向所述屋顶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二竖板与所述隔墙相抵且固定,所述第一竖板设置在所述第二竖板远离所述隔墙的一侧。
一种可能的设计,所述顶角扣板包括装饰板、弯折板和抵接板,所述装饰板设置在所述第一竖板背向所述第二竖板的一侧,所述装饰板的顶部延伸至所述底板与所述第一竖板的连接处,所述装饰板与所述第一竖板扣合,以连接所述顶角扣板和所述竖直部;
所述装饰板的底部与所述弯折板的一端连接,所述弯折板的另一端向所述隔墙延伸且与所述抵接板相接,所述抵接板位于所述第二竖板的下侧且与所述隔墙贴合,以遮盖所述第一凹槽的槽口。
一种可能的设计,所述底板水平设置,所述第一竖板和第二竖板都沿竖直方向向下延伸,所述第二竖板在竖直方向上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竖板在竖直方向上的长度,所述第二竖板的底部设有固定部,所述固定部通过螺钉与所述隔墙连接。
一种可能的设计,所述顶角扣板包括卡板,所述卡板位于所述装饰板面向所述隔墙的一侧,所述卡板的底部与所述装饰板连接,所述卡板的顶部向上延伸且插入所述第一凹槽内;
所述卡板与所述第一凹槽的槽壁之间设有卡扣结构,用以在竖直方向限位所述卡板。
一种可能的设计,所述第一竖板在面向所述第二竖板的板面设有第一凸起,所述卡板对应所述第一凸起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凸起和所述第二凹槽配合,构成所述卡扣结构。
一种可能的设计,所述卡板的底部通过连接板与所述装饰板连接,所述卡板、所述第一竖板、所述装饰板相互平行,所述卡板在面向所述第一竖板的板面设有两个在竖直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二凸起,两个第二凸起之间形成所述第二凹槽。
一种可能的设计,所述卡板与所述第二竖板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凸起与所述装饰板之间的距离等于第一竖板的板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新集团建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新集团建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76959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