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视角展示项目模型的方法、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763330.0 | 申请日: | 2022-06-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13452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30 |
| 发明(设计)人: | 杨胜益;胡宽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N5/232 | 分类号: | H04N5/232;H04N5/262;G06F30/13;G06T15/00;G06T17/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英特普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15 | 代理人: | 邵煜程 |
| 地址: | 100193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视角 展示 项目 模型 方法 设备 可读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视角展示项目模型的方法、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获取项目三维模型,并确定出用于包裹所述项目三维模型中预设构件的外包围盒;根据所述外包围盒顶面的四个边的位置信息确定出多个用于拍摄所述项目三维模型的高空拍摄位置,并将每个高空拍摄位置处的拍摄角度均设置为朝向所述外包围盒的中心点;依次遍历各个高空拍摄位置,并在当前遍历到的目标高空拍摄位置处、按照所述目标高空拍摄位置处的拍摄角度,获取所述项目三维模型的高空拍摄画面;将根据所有高空拍摄画面形成的渲染图片作为渲染结果发送至预设终端;本发明能够基于项目三维模型自动化的生成用于项目展示的多视角渲染结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视角展示项目模型的方法、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施工企业在对建筑项目施工前,会创建该建筑项目的BIM模型来对后续施工进行规划;在BIM模型创建好之后,还需要对该BIM模型进行渲染,以通过渲染得到的图片或动画来全方位展示该建筑项目,并将渲染结果用于实际施工时的交底、会议研讨的展示、以及BIM投标和报奖等。目前,针对BIM模型的渲染方式包括:1)手动调整用于拍摄BIM模型画面的相机的位置和视角以得到符合业务需求的合适位置,并在该合适位置进行截图操作或场景拍摄以得到用于渲染的场景画面;2)手动调整用于拍摄BIM模型画面的相机的位置和视角以得到符合业务需求的合适位置,并在该合适位置拍摄得到的场景画面作为动画关键帧,反复执行上述操作以得到多个动画关键帧,最后通过调整各个动画关键帧之间的顺序和间隔时间以形成渲染动画。目前,无论是生成渲染图片还是渲染动画,都需要设计人员手动在BIM模型中调整相机的位置和视角至满足业务需求的合适位置,从而在该合适位置生成场景画面或动画关键帧,再进一步生成渲染图片或渲染动画。因此,对设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软件操作能力均有较高的要求;此外,当需要生成的场景画面和动画关键帧较多时,需要进行大量反复的操作,耗费大量时间。
综上,如何基于BIM模型自动化的生成用于项目展示的多视角渲染成果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视角展示项目模型的方法、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能够基于项目三维模型自动化的生成用于项目展示的多视角渲染结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多视角展示项目模型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项目三维模型,并确定出用于包裹所述项目三维模型中预设构件的外包围盒;
根据所述外包围盒顶面的四个边的位置信息确定出多个用于拍摄所述项目三维模型的高空拍摄位置,并将每个高空拍摄位置处的拍摄角度均设置为朝向所述外包围盒的中心点;
依次遍历各个高空拍摄位置,并在当前遍历到的目标高空拍摄位置处、按照所述目标高空拍摄位置处的拍摄角度,获取所述项目三维模型的高空拍摄画面;
将根据所有高空拍摄画面形成的渲染图片作为渲染结果发送至预设终端,或者,将根据所有高空拍摄画面形成的渲染动画作为渲染结果发送至所述预设终端。
可选的,在所述根据所述外包围盒顶面的四个边的位置信息确定出多个用于拍摄所述项目三维模型的高空拍摄位置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外包围盒内每个预设构件的形态参数,并将形态参数满足预设参数条件的预设构件设置为高大构件;
根据所有高大构件的分布情况,在所述外包围盒内确定出高大构件集中区域;
将所述外包围盒顶面的四个边分别按照预设距离值向外扩展,以形成封闭的虚拟框;其中,所述外包围盒顶面与所述虚拟框共面;
分别计算所述高大构件集中区域的中心点到所述虚拟框的各个边的距离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76333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