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多源辅助数据开发的场地土壤污染物浓度三维空间预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760419.1 | 申请日: | 2022-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529289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04 |
发明(设计)人: | 赵永存;彭雨璇;谢恩泽;张秀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G06Q10/04;G06Q50/26;G06F111/10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唐循文 |
地址: | 2100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辅助 数据 开发 场地 土壤 污染物 浓度 三维空间 预测 方法 | ||
1.基于多源辅助数据开发的场地土壤污染物浓度三维空间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步骤A至步骤D,获得目标区域的土壤污染物浓度三维预测模型,通过步骤i,应用土壤污染物浓度三维预测模型,实现目标区域地下空间的土壤污染物浓度三维分布预测;
步骤A. 获得目标区域内预设各钻孔位置下各预设深度土壤样点的土壤污染物浓度实测值,以及目标区域对应包含预设各数据类型的多源辅助数据集,然后进入步骤B;
步骤B. 基于目标区域地下空间预设的三维栅格,通过空间插值方法,针对目标区域所对应多源辅助数据集进行预处理,更新目标区域所对应多源辅助数据集,然后进入步骤C;
步骤C. 根据目标区域地下空间预设的三维栅格,针对目标区域所对应多源辅助数据集,执行数据衍生处理,获得目标区域三维衍生辅助数据,然后进入步骤D;
步骤D. 基于目标区域三维衍生辅助数据,获得各土壤样点分别对应的衍生辅助数据,以土壤样点所对应衍生辅助数据为预测变量,土壤样点所对应土壤污染物浓度实测值为目标变量,针对预设机器学习模型进行训练,获得目标区域的土壤污染物浓度三维预测模型;
步骤i,分别针对目标区域地下空间的各个栅格,获得栅格所对应的衍生辅助数据,应用土壤污染物浓度三维预测模型,获得各栅格的土壤污染物浓度预测值,进而实现对目标区域地下空间的土壤污染物浓度三维预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多源辅助数据开发的场地土壤污染物浓度三维空间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步骤E如下,执行完步骤D之后,进入步骤E;
步骤E. 应用独立验证方法,计算基于土壤污染物浓度三维预测模型所获土壤样点土壤污染物浓度预测值与其对应的土壤污染物浓度实测值之间的均方根误差,即获得土壤污染物浓度三维预测模型的预测精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多源辅助数据开发的场地土壤污染物浓度三维空间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中目标区域对应包含预设各数据类型的多源辅助数据集,包括目标区域中预设各类功能区的区域范围、目标区域对应预设各电磁探测频率下的电导率二维测点数据、以及目标区域对应预设各测线位置的二维断面反演电阻率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基于多源辅助数据开发的场地土壤污染物浓度三维空间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电磁感应法EM测量目标区域地下电导率,获得目标区域对应预设各电磁探测频率下的电导率二维测点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基于多源辅助数据开发的场地土壤污染物浓度三维空间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电阻率层析成像ERT测量目标区域地下电阻率,获得目标区域对应预设各测线位置的二维断面反演电阻率数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多源辅助数据开发的场地土壤污染物浓度三维空间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基于多源辅助数据集中目标区域对应预设各电磁探测频率下的电导率二维测点数据,通过空间插值方法,针对目标区域地下空间三维栅格水平方向的二维栅格进行插值处理,获得目标区域对应各电磁探测频率下的土壤电导率二维空间分布;
基于多源辅助数据集中目标区域对应预设各测线位置的二维断面反演电阻率数据,通过空间插值方法,针对目标区域地下空间三维栅格进行插值处理,获得目标区域所对应电阻率三维空间分布。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基于多源辅助数据开发的场地土壤污染物浓度三维空间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的空间插值方法为IDW插值方法或克里格插值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760419.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