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面向航电系统架构分析的模型转换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759460.7 | 申请日: | 2022-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529311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04 |
发明(设计)人: | 荣灏;韩成龙;郭强;董海勇;陈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空无线电电子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6F40/151 | 分类号: | G06F40/151;G06F8/41;G06F16/84 |
代理公司: | 上海和跃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39 | 代理人: | 杨慧 |
地址: | 20023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面向 系统 架构 分析 模型 转换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向航电系统架构分析的模型转换方法,S100、获取基于SysML的航电系统架构模型,其中航电系统架构模型中至少包含功能架构和逻辑架构,并遵循航电模型表达规则;S200、根据航电模型表达规则将基于SysML的航电系统架构模型向XML文件转换;S300、对转换后的XML文件开展航电系统架构分析。通过本发明,可以实现基于模型的系统架构分析,提高航电系统研发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民用飞机系统航空电子架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系统架构分析的模型转换方法。
背景技术
航电系统综合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为飞行任务带来效能收益的同时,也使得航电系统的架构设计过程面临复杂程度高和架构数据分析困难的问题。SysML作为高效的建模语言已广泛应用于航电系统架构设计领域,不但能够支持友好的图形化建模,也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解决复杂架构设计问题;而规范性的可扩展语言XML作为数据存储和传输的方式,为架构设计中的接口协调性与一致性分析、安全性分析和资源使用率分析提供解决途径,提高架构数据的分析效率。因此设计一种面向航电系统架构分析的模型转换方法,有利于保证航电系统架构设计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SysML是一种图形化建模语言,致力于建模具有众多组件、难以描述、理解、预测、管理、设计以及更改的系统,并提供了表达航电需求及其追踪关系的手段。基于SysML的模型包含了抽象建立数据模型的理论思想并提供了描述数据模型语言的方法。它将数据模型进行抽象,从最普通的数据进行总结、分析、分类和抽象,得出一类数据的数据模型,然后又对数据模型进行分析。航电系统数据模型的描述可利用系统工程思路,采用从功能定义、逻辑交互和物理实现的分层分级系统开发流程,形成“功能架构-逻辑架构-物理架构-消息架构”的架构模型组织结构。构建基于SysML规范的架构模型,为ICD设计与管理、四性设计与评估、资源配置与评估提供目标对象和数据基础,支持航电系统层级的需求捕获和接口定义,形成航电系统架构模型设计流程。
XML是一种基于Unicode的纯文本语言,是用于定义标记模型的语言,它不依赖于任何编程语言、操作系统或软件开发商。通过定义元素、属性等标记语言,能够用于描述对象的关系、特征和要求。XML数据库提供了方便的机制组织元素,并具有持久性和可操作性,同传统数据库和面向对象数据库一样,提供存储、修改、查询、删除等数据库管理操作。同时不需要其它数据库的部署策略,在数据量不大用户较少的情况下,能够达到普通数据库同样的数据管理效果。以XML格式存储、能够大大方便信息的存储、检索和使用。
基于SysML的模型是系统架构的图形化表示,实现自动化分析需求对模型进行处理,转化为程序能够识别的形式。由于XML具有跨平台性、依赖于内容和结构化性,易于加载解析,因此在建模平台中将基于SysML的模型导出为XML文件作为分析对象,从中提取系统组成、失效概率等相关的信息,以便于架构设计者快速分析系统设计的完整性和有效性。或者将已有的XML文件,通过映射关系,提取关键信息,导入生成基于SysML的模型,可以提高航电系统架构设计模型的研发效率。
发明内容
为了支持开展民用飞机系统架构设计分析,本发明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面向航电系统架构分析的模型转换方法。航电系统开发者在使用SysML进行航电系统架构建模之后,利用此方法开展向XML文件的转换,可用于架构设计中的接口协调性与一致性分析、安全性分析和资源使用率分析,实现基于模型的系统架构分析,提高航电系统研发效率。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面向航电系统架构分析的模型转换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S100、获取基于SysML的航电系统架构模型,其中航电系统架构模型中至少包含功能架构和逻辑架构,并遵循航电模型表达规则;
S200、根据航电模型表达规则将基于SysML的航电系统架构模型向XML文件转换;
S300、对转换后的XML文件开展航电系统架构分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无线电电子研究所,未经中国航空无线电电子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75946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