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框架梁损伤的智能修复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210758254.4 | 申请日: | 2022-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4145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26 |
发明(设计)人: | 徐立钟;毛磊;高祥真;王荣;林闽升;李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二十四局集团福建铁路建设有限公司;福建江夏学院 |
主分类号: | E04G23/02 | 分类号: | E04G23/0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创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67 | 代理人: | 李明 |
地址: | 3500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框架 损伤 智能 修复 设备 | ||
本发明公开了框架梁修复技术领域的一种用于框架梁损伤的智能修复设备,包括框架梁本体和推车,推车位于框架梁本体底部位置且推车上侧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支撑架上侧位置滑动连接有卷筒;推车上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气缸,第一气缸上端与卷筒固定连接;固定架表面设有收集机构,收集机构用于将框架梁本体表面涂好的胶发生滴落时,自动的将滴落的胶收集并涂抹在碳纤维布表面;该装置通过在涂胶和贴布同时进行,可以有效的避免了因胶水长期暴露在空气中而沾染灰尘,同时还可以将滴落的胶收集起来再利用,可以有效的提升了碳纤维布粘贴效果,同时还节约了胶水的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框架梁修复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框架梁损伤的智能修复设备。
背景技术
框架梁(KL)是指两端与框架柱(KZ)相连的梁,或者两端与剪力墙相连但跨高比不小于5的梁。结构设计中,对于框架梁还有另一种观点,即需要参与抗震的梁。纯框架结构随着高层建筑的兴起而越来越少见,而剪力墙结构中的框架梁主要则是参与抗震的梁。
对于一些老化以及破损的框架梁,现有的修复方式通常时通过贴碳纤维布的来进行加固,而在框架梁表面贴碳纤维布通常都是通过人工手动来贴的,由于框架梁通常是位于天花板位置,高度比较高,在贴碳纤维布时会存在着比较多的问题;由于在给框架梁贴碳纤维布时,需要先将框架梁表面的加固基材和粉刷凿除干净,因此框架梁附近的空气中灰尘含量较高,而在贴碳纤维布之前需要对框架梁表面刷一层胶,在刷完胶之后才会进行贴布,而刷完胶后,空气中大量的灰尘会直接黏附在胶的表面,从而会影响到碳纤维布贴合的紧密型,同时由于胶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当框架梁表面涂的胶比较少时,碳纤维布贴合的效果就比较差,当框架梁表面涂的胶比较多时,框架梁表面涂的胶会容易滴落,从而造成了胶水的浪费。
基于此,本发明设计了一种用于框架梁损伤的智能修复设备,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框架梁损伤的智能修复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了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框架梁损伤的智能修复设备,包括框架梁本体和推车,所述推车位于框架梁本体底部位置且推车上侧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侧位置滑动连接有卷筒;所述推车上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上端与卷筒固定连接;所述卷筒内部缠绕设置有碳纤维布且卷筒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表面设有涂胶机构,所述涂胶机构用于在推车沿着框架梁本体前后方向移动时,将需要涂抹的胶均匀的涂抹在框架梁本体底侧表面;所述固定架表面设有贴布机构,所述贴布机构用于在涂胶机构涂胶的同时将碳纤维布贴在涂好胶的框架梁本体表面;所述固定架表面设有收集机构,所述收集机构用于将框架梁本体表面涂好的胶发生滴落时,自动的将滴落的胶收集并涂抹在碳纤维布表面。
所述涂胶机构包括两个转动架,两个所述转动架分布在固定架表面左右两侧位置且两个转动架均与固定架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架表面位于与固定架连接处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一扭簧,所述第一扭簧另一端与固定架固定连接;两个所述转动架之间位置设有第一涂胶筒和喷胶嘴;所述第一涂胶筒同时与左右两侧的转动架转动连接且喷胶嘴与左右两侧的转动架固定连接,所述喷胶嘴与第一涂胶筒表面贴合;所述转动架表面固定连接有胶桶,所述胶桶与喷胶嘴接通;所述第一涂胶筒表面为布制材料。
所述贴布机构包括辊筒,所述辊筒与固定架转动连接;所述碳纤维布与辊筒表面贴合;所述辊筒上侧表面均匀滑动连接有多个固定针且辊筒内部位于固定针底部位置开设有内腔,所述固定针贯穿碳纤维布且固定针底部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另一端与辊筒固定连接;所述内腔内设有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用于在辊筒带动碳纤维布与框架梁本体接触时,驱动所有的固定针缩到内腔内与碳纤维布脱离;所述固定架表面设有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用于在第一涂胶筒与框架梁本体接触涂胶时,驱动第一涂胶筒相对辊筒向前转动九十度;所述辊筒和第一涂胶筒的直径相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二十四局集团福建铁路建设有限公司;福建江夏学院,未经中铁二十四局集团福建铁路建设有限公司;福建江夏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75825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