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立柱管道保温预制块及其安装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749110.2 | 申请日: | 2022-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507725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0 |
发明(设计)人: | 李军;徐德亭;黄江文;任恒星;于晓蕊;高溢佟;薛鸿雁;陈煜;金权;毋小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焦作金鑫恒拓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D1/04 | 分类号: | F27D1/04;F27D1/12;F27D1/14 |
代理公司: | 郑州青鸟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1187 | 代理人: | 谢萍 |
地址: | 454450 河南省焦作***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立柱 管道 保温 预制 及其 安装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立柱管道保温预制块及其安装方法,包括第一预制块、第二预制块和锚固螺栓;用两个预制块拼装形成水冷梁的外包轧模块,将锚固直接内置在预制块中,第一预制块和第二预制块都具有保温层和锚固件,并且拼装时,第一预制块的第一锚固件与双立柱管道外壁焊接起到安装定位的作用,第二预制块的第二锚固件与第一锚固件配合后用锚固螺栓锁紧,将第一预制块、第二预制块和双立柱管道固定在一起;耐火基体厚度可控,且锚固件被耐火浇筑料浇筑包裹,对锚固件起到了保护,而且还增大了与管道的固定接触面积,延长了整体的使用寿命,简化了整体结构,安装简便、牢固,对现场施工人员的技术要求低,节省人工。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加热炉水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立柱管道保温预制块及其安装方法。
背景技术
加热炉水冷梁是钢坯进出炉膛及在炉膛内实现加热的承重构件,由钢管、焊接在钢管上的锚固钩、承重滑块及耐火浇注料组成。
目前常用的是现场浇注方式,特别是双立柱钢管类水冷梁,现场浇筑时,需要依据双立柱钢管的形状进行铁皮支模,支模后浇筑耐火浇注料;但是在支模时,首先,铁皮比较薄,直接包裹顶住双立柱钢管外壁固定的锚固钩,无法保证浇筑厚度要求;
其次,由于锚固钩直接顶住薄铁皮,锚固钩外端部不存在浇注料保护层,等加热炉使用一段时间后,锚固钩会出现氧化脱落;
再次,铁皮太薄,施工时不敢振动或用橡胶锤敲打,会造成浇注料成型后气孔率偏大;
接着,铁皮支模时,使用铁丝捆扎容易变形,容易造成浇注层厚度不均,不仅影响使用寿命,还影响浇注好的水冷梁整体美观性。
再者,耐火浇注料工作条件非常恶劣,厚度较薄(一般厚度50~60mm),只通过金属锚固钩与水冷梁连接固定,高温状态下受机械振动、停开炉的急冷急热等因素影响,现场浇注水冷梁耐火浇注料一般寿命不高,制约了加热炉的整体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双立柱管道保温预制块及其安装方法,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描述的不足。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双立柱管道保温预制块,包括第一预制块、第二预制块和锚固螺栓;所述第一预制块,包括第一耐火基体,第一耐火基体内侧设有两个第一对接平面,两个第一对接平面之间设有两个第一管道让位孔和第一管道壁卡块,两个第一管道让位孔关于第一管道壁卡块对称设置并由第一管道壁卡块连接;第一管道壁卡块低于第一对接平面;
在两个第一管道让位孔和第一管道壁卡块内设有第一保温层;
在每个第一管道让位孔内设有至少一组第一锚固结构,每组所述第一锚固结构,均包括两个第一锚固件,每个第一锚固件靠近第一对接平面的端部都设有第一锚固端部;
第一对接平面在与第一锚固端部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一锚固半孔,第一锚固半孔与第一管道让位孔垂直相通;
所述第二预制块,包括第二耐火基体,第二耐火基体内侧设有两个第二对接平面,两个第二对接平面之间设有两个第二管道让位孔和第二管道壁卡块,两个第二管道让位孔关于第二管道壁卡块对称设置并由第二管道壁卡块连接;第二管道壁卡块低于第二对接平面;
在两个第二管道让位孔和第二管道壁卡块内设有第二保温层;
在每个第二管道让位孔内设有至少一组第二锚固结构,每组所述第二锚固结构,均包括两个第二锚固件,每个第二锚固件靠近第二对接平面的端部都设有第二锚固端部;
第二对接平面在与第二锚固端部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二锚固半孔,第二锚固半孔与第二管道让位孔垂直相通;
第一耐火基体和第二耐火基体拼接后,第一对接平面与第二对接平面对齐贴合,第一管道让位孔和对应的第二管道让位孔对应拼成一个管道安装孔,第一管道壁卡块和第二管道壁卡块对应且第一管道壁卡块和第二管道壁卡块之间的空间作为管道连接让位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焦作金鑫恒拓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焦作金鑫恒拓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74911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