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以设备为中心的多系统集成框架系统及显示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748311.0 | 申请日: | 2022-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503333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9 |
发明(设计)人: | 黄山峰;尹凯;金岩磊;宗泽旭;葛立青;陈州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南瑞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9/451 | 分类号: | G06F9/451;G06F9/54;G06F9/445;G06F11/07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冯宁 |
地址: | 21110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设备 中心 系统集成 框架 系统 显示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以设备为中心的多系统集成框架系统及显示方法,其中多系统为多个独立运行应用系统,包括:视频融合系统、数字三维系统、设备状态监测系统、设备故障诊断系统、设备运检业务管理系统、设备技能培训系统,并通过多系统构成集成框架系统且与集成框架系统交互;并在交互时展示各应用系统功能或运行状态。显示方法为将与各应用系统交互的分界面页构建和系统主界面页的链接关系;显示分区分别通过链接关系显示分界面页,从而完成多系统功能区的全屏分区显示,以及全页独立显示并在显示过程中实时刷新链接关系。本发明统一规范被集成系统嵌入及交互方式,将各个应用系统的数据进行独立的全页、全屏显示,充分体现各系统的优势。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换流站IV区集中监控领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以设备为中心的多系统集成框架系统及显示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换流站内信息化程度逐渐提升,常见系统有:视频融合、数字三维、设备状态检测、设备故障诊断、设备运检业务管理、设备资产管理、设备培训管理等。同一种设备拥有多种专业计算机系统。虽然服务于统一种设备,但各应用系统来源于不同的生产厂家,且系统之间相互独立,每个系统都是一个信息孤岛。需要有一个系统能够形成完整的、规范的集成方案,使系统的整体性能最优,在实现上具有可行性,在使用上具有灵活性,在发展上具有可扩展性。
在系统集成的过程中可能存在这样几个问题:
1)各应用系统都是独立的系统,集成后的交互方式是怎样的,如何既能集中展示体现各应用系统的优势,又能保留原系统功能。
2)切换设备时如何使各功能区对设备实现联动功能。
3)如何提高集成系统的灵活性,在发展上具有可扩展性。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以设备为中心的多系统集成框架系统及显示方法;通过本发明的系统统一规范被集成系统嵌入及交互方式,将各个应用系统的数据进行独立的全页、全屏显示,充分体现各系统的优势。
技术方案: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以设备为中心的多系统集成框架系统,多系统为多个独立运行应用系统,包括:视频融合系统、数字三维系统、设备状态监测系统、设备故障诊断系统、设备运检业务管理系统、设备技能培训系统,并通过多系统构成集成框架系统且与集成框架系统交互;
所述集成框架系统用于系统集成,并在分别与视频融合系统、数字三维系统、设备状态监测系统、设备故障诊断系统、设备运检业务管理系统、设备技能培训系统交互时展示各应用系统功能或运行状态。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集成框架系统采用B/S架构。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集成框架系统还外接有输出设备用于显示集成框架系统控制界面。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以设备为中心的多系统集成框架系统的界面显示方法,包括:
根据视频融合系统、数字三维系统、设备状态监测系统、设备故障诊断系统、设备运检业务管理系统、设备技能培训系统设置分别与各应用系统交互的分界面页和与集成框架系统交互的系统主界面页;
将与各应用系统交互的分界面页构建和系统主界面页的链接关系;其中系统主界面页采用嵌入式框架布局显示分区、样式、表单功能;
所述显示分区分别通过链接关系显示分界面页,从而完成多系统功能区的全屏分区显示,以及全页独立显示并在显示过程中实时刷新链接关系。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还包括在系统主界面页中设置显示分区的可见状态。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设置显示分区可见状态的方法还包括:手动切换显示分区的可见状态;
具体为通过操控输入设备,快速切换每次将两个相邻分区切换到可见状态。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显示方法中集成框架系统与各应用系统的应用程序通过消息进行通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南瑞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南瑞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74831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绿色低碳建筑结构
- 下一篇:一种水稻大钵体毯状苗机械化泥育旱管育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