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在既有建筑上的加固组件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748169.X | 申请日: | 2022-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501269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6 |
发明(设计)人: | 王玉山;周佩;王海峰;周阳;廖欢;朱文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石河子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G23/02 | 分类号: | E04G23/02;E04B2/56;E04B1/98;E04H9/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832000 新疆维***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既有 建筑 加固 组件 及其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既有建筑上的加固组件及其使用方法,其中在既有建筑上的加固组件包括第一钢板、第一悬臂墙、第二钢板、第二悬臂墙、高强度螺栓、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以及阻尼器;第一钢板位于上梁的一侧,第一悬臂墙位于上梁的另一侧,第一钢板与第一悬臂墙通过高强度螺栓连接;第二钢板位于下梁远离上梁的一侧,第二悬臂墙位于下梁的另一侧,第二钢板与第二悬臂墙通过高强度螺栓连接;第一连接件的一端与第一悬臂墙连接,另一端与阻尼器连接,第二连接件的一端与第二悬臂墙连接,另一端与阻尼器的另一端连接。上述组件能够显著提高既有建筑的抗震性能,阻尼器具有适用范围广、占用的空间小、不影响使用功能和美观、耗能能力强且造价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结构抗震加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在既有建筑上的加固组件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有大量的建筑物,而这些建筑物普遍存在着早期减震技术水平较低、自身年久老化、遭受过自然灾害影响等问题,随着这些年抗震设防标准的提升,绝大部分建筑物已无法满足抗震设防要求。
对既有建筑进行加固的传统方法有增大截面加固法、外包型钢加固法、增设支点加固法、体外预应力加固法、植筋技术等,通过增强结构本身的抗震性能来抵御地震作用,是一种“硬碰硬”、依靠结构自身“死扛”的方式。而对于拟提高抗震设防级别的建筑,几乎要加固所有的抗震构件,由此大量的建筑围护体系(门窗、隔墙)和装修饰材、水电器设施等需事前拆除,待加固完后再重新安装,导致建设工期延长、工程费用增高、现场湿作业较多等。对于不仅要提高抗震设防烈度又要提高设防类别的学校、医院等建筑,传统方式加固的费用可能超过新建费用的70%以上。
消能减震方法仅需要在合理的部位安装耗能装置,通过耗能装置产生摩擦或弹塑性滞回变形来消耗掉输入结构中的地震能量,在强震中这些耗能装置会先进入耗能状态,可以大大减小对主体结构的地震反应。消能减震装置安装前需拆除的部分很少,需要重新恢复的建筑设施也很少,震损后可快速更换,具有良好的工程应用价值和发展前景。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方式提出了一种在既有建筑上的加固组件及其使用方法,以至少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
一方面,本申请提供在既有建筑上的加固组件,包括:第一钢板、第一悬臂墙、第二钢板、第二悬臂墙、高强度螺栓、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以及阻尼器;所述第一钢板位于上梁的一侧,所述第一悬臂墙位于所述上梁的另一侧,所述第一钢板与所述第一悬臂墙通过所述高强度螺栓连接;所述第二钢板位于下梁远离所述上梁的一侧,所述第二悬臂墙位于所述下梁的另一侧,所述第二钢板与所述第二悬臂墙通过所述高强度螺栓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悬臂墙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阻尼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悬臂墙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阻尼器的另一端连接。
在本发明中,所述第一悬臂墙包括:悬臂墙本体、暗柱以及暗梁;所述暗柱设置在所述悬臂墙本体的内部,所述暗梁设置在所述悬臂墙本体的内部,且与所述暗柱垂直设置。
在本发明中,所述第一悬臂墙还包括:钢板预埋件和定位板,所述钢板预埋件设置在所述悬臂墙靠近上梁一侧,所述钢板预埋件通过锚筋的方式与所述悬臂墙固结;所述定位板设置在所述悬臂墙本体内,所述定位板的一面裸露出所述悬臂墙本体,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定位板对接。
在本发明中,所述第二悬臂墙的结构与所述第一悬臂墙的结构相同。
另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在既有建筑上的加固组件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所述第一钢板设置在所述上梁顶面,将所述第一悬臂墙设置在所述上梁底面,使用所述高强度螺栓将所述第一钢板与所述第一悬臂墙连接;
将所述第二钢板设置在所述下梁底面,将所述第二悬臂墙设置在所述下梁顶面,使用所述高强度螺栓将所述第二钢板与所述第二悬臂墙连接;
将消能减震装置连接在所述第一悬臂墙与所述第二悬臂墙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石河子大学,未经石河子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74816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功能扳手生产加工装置
- 下一篇:一种空间微风场巨型阵发电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