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废渣的焚烧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210746591.1 | 申请日: | 2022-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514348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04 |
发明(设计)人: | 康鹏;姜和信;孟贤锋;李博;杨洪林;王菊;赵文玉;陈树勇;朱春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鲁冶瑞宝电气自动化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G7/00 | 分类号: | F23G7/00;F23G5/10;F23G5/4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0105 山东省济***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废渣 焚烧 装置 | ||
一种废渣的焚烧装置,它包括两个电极,即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其特征在于:第一电极是盲管结构,第二电极是平板结构,所述第一电极盲端向下设置在一个竖直的绝缘流道内,第二电极设置在绝缘流道下方,所述绝缘流道上设置有给料器和排气管,第二电极和绝缘流道之间设有滑板,滑板下方装有至少两个套筒,所述绝缘流道最好在外面设有一个集气罩,集气罩与绝缘流道之间的空腔与绝缘流道上的排气管相通,所述第一电极设有升降驱动机构,所述滑板设有往复驱动机构。本发明的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产生的电弧全部埋在废渣里,其热量几乎全部传导给废渣,而且,排气管和集气罩能够有效收集产生的气体,因此,本发明工作效率高,气体不外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废渣的焚烧装置,主要用于对有害废物,如废渣、废灰等的处理,将它们用等离子电弧烧成玻璃体,进行无害化处理。
背景技术
一些化工企业、医院、垃圾处理企业等在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产生废渣、废液、废灰等有害物质,根据环保要求,这些有害物质不能直接排放,有的也不能填埋,甚至有的不能跨区运输,必须就地无害化处理。
目前常用的处理方法是焚烧,产生的热量用来发电。但有些有害物质不能燃烧,于是人们就采用等离子电弧烧灼的方式来处理,将它们用电弧烧灼成无害的玻璃体,这些玻璃体可直接填埋,或用作建筑材料。
上述等离子电弧烧灼方式是用一个朝下安装的棒状电极对水平安装的平板电极放电,有害物质(如废渣)均匀铺放在平板电极上,这样电极之间的电弧就会把废渣烧灼成块状的玻璃体。该方式存在的问题是:平板电极面积较大,烧灼时电弧的放电路径不可控,因为它走最短路径,所以会根据废渣的厚度、导电性等无规律地变化烧灼位置,这样就会造成烧不透废渣甚至烧坏平板电极等现象,影响生产的连续性。
为解决上述问题,专利号为20212008622.7名称为一种等离子电弧烧废装置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等离子电弧焚烧废渣装置,该装置包括两个棒状电极,即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其中第一电极设置在给料流道内,给料流道内有螺旋叶片,所述螺旋叶片有旋转驱动装置,所述第一电极有径向伸缩驱动装置,第二电极设置在给料流道的出口外,与第一电极相对。工作时,给料流道内的废渣在螺旋叶片的作用下从出口排出,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产生的电弧就会直接烧灼排出来的废渣,由于两个电极都是棒状的,而且给料流道是耐火材料制作的,不导电,因此电弧只能在两个电极之间点燃并烧灼其间的废渣,烧透后的玻璃体在螺旋叶片的作用下向前推出并掉落下来,电弧则继续烧灼后面的废渣。该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烧不透废渣甚至烧坏平板电极等问题,保证了生产的连续性。
上述两个方案存在的问题是电弧有一部分外露,大量热量损失,造成废渣升温慢,熔融焚烧效果差,生产效率低,而且,焚烧过程中产生的气体无序外溢,对设备及其周边环境造成较大危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废渣的焚烧装置,该装置的电弧全部埋没在废渣内,减少了热量损失,解决了现有技术焚烧效率低的问题,同时,该装置还有高效的气体收集环节,保证了焚烧过程中产生的气体不外泄。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第一电极是盲管结构,第二电极是平板结构,所述第一电极盲端向下设置在一个竖直的绝缘流道内,第二电极设置在绝缘流道下方,所述绝缘流道上设置有给料器和排气管,第二电极和绝缘流道之间设有滑板,滑板下方装有至少两个套筒,所述绝缘流道最好在外面设有一个集气罩,集气罩与绝缘流道之间的空腔与绝缘流道上的排气管相通,所述第一电极设有升降驱动机构,所述滑板设有水平往复运动驱动机构。本发明的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产生的电弧全部埋在废渣里,其热量几乎全部传导给废渣,而且,排气管和集气罩能够有效收集产生的气体,因此,本发明工作效率高,气体不外泄。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提出的实施例一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是绝缘流道,2是第一电极,3是第二电极,4是给料器,5是排气管,6是升降推杆,7是集气罩,8是滑板,9是第一套筒,10是第二套筒。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鲁冶瑞宝电气自动化有限公司,未经山东鲁冶瑞宝电气自动化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74659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节能配电柜
- 下一篇:面向封闭道路环境的无人驾驶车辆控制方法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