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小型化光纤连接器及光纤适配器在审
申请号: | 202210745608.1 | 申请日: | 2022-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520197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8 |
发明(设计)人: | 李平均;田建伟;彭川;徐连杰;石晓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38 | 分类号: | G02B6/38 |
代理公司: | 洛阳公信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20 | 代理人: | 常晓虎 |
地址: | 471000 河南省中国(***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小型化 光纤 连接器 适配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小型化光纤连接器及光纤适配器,光纤连接器包括插头壳体、插针、弹簧和法兰盘,插针插设在法兰盘的前端插孔内,插头壳体内部具有能够容纳法兰盘的轴向贯通的中空腔,中空腔内设置有弹簧支撑面和法兰支撑件,法兰盘上设有弹簧顶压面和法兰顶压面,弹簧套设在法兰盘上并处于压缩状态,弹簧的两端分别抵接在所述弹簧支撑面和所述弹簧顶压面,所述法兰顶压面和法兰支撑件抵接,以将法兰盘轴向限制在插头壳体的中空腔内;光纤适配器包括适配器壳体和陶瓷套管,通过在适配器壳体内的套筒上设置U型开口,实现适配器壳体和套筒的一体成型。本发明可有效减小连接器的尺寸,减少连接器和适配器的零件数量,满足高密度部署的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通信行业连接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小型化光纤连接器和光纤适配器。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据信息流量呈现爆炸式增长,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实现更多信息的传输已经成为通信行业要解决的问题。高密度安装部署成为该问题的解决方案之一,即要求在一定的体积空间内实现更高密度的光纤连接。在此背景下,对于需要多路光纤的连接场景以及空间有限的光纤盒、模块中,就迫切需要尺寸体积小、安装操作方便的的光纤连接器。
现有小型化光纤连接器一般是指0.9mmLC光纤连接器,如图1所示,光纤连接器由插针A、前壳体B、法兰盘C、弹簧D、后壳体E、护套F和适配光缆G组成,前壳体B为外方内圆的中空结构,前壳体B前端内部有向轴向的环形阻挡结构,后端外侧壁中部有方形开口,插针A为外径为1.25mm的圆柱形陶瓷插针,法兰盘C为前粗后细的中空圆柱形结构,法兰盘C前端有圆形开口;后壳体E前端为方形结构,前端外侧壁上有两个斜坡型凸起,后壳体E后端为圆形凸起;插针A通过压接强装插入法兰盘C组成插针部件,弹簧D从法兰盘C尾部装入插针部件中,插针部件和弹簧D从后往前装入前壳体B内,直至法兰盘C前端与前壳体B内部的环形阻挡结构接触,后壳体E从后向前插入前壳体B中,弹簧后端与后壳体通道内的圆环形推顶面接触,后壳体E前端外侧的斜坡型凸起插入前壳体B后端的方形开口中,装配到位;护套F从后往前安装在后壳体D上,使后壳体D后端的圆形凸起插入护套F中,完成插头的组装。
现有小型化光纤连接器存在的问题是:零件较多,尾部结构复杂,长度较长,宽度较大,无法满足光纤高密安装部署场景的需求。
新兴的光纤连接器小型化技术一般是把连接器尾套尺寸减短,从而减小连接器长度。但是如果只减短尾套,连接器长度尺寸不会改变的很大,这是由于尾套的前端需要一定的尺寸与连接器壳体尾部的突起连接,在某些应用场景下,尾套后端需要一定的尺寸来安装保护光纤;而且减短尾套,还无法减小连接器的截面尺寸。而且,即使取消尾套,连接器在宽度上也不会出现明显的改变,因为前壳体和后壳体需要配合安装,所以壳体的壁厚设计就需要考虑两个壳体配合位置在空间上的让位,使得配合位置的壁厚相对较小,而非配合位置的壁厚就相对较大,使得连接器整体的横截面尺寸较大,也会影响多路光纤的高密度安装。
对于和小型化光纤连接器适配的光纤适配器,现有技术中的光纤适配器一般采用两体结构,适配器壳体沿轴向对称分开成两部分,这两部分适配器壳体通过超声波焊接或者胶粘接的方式组合在一起,适配器内用于安装陶瓷套管的套筒也是和适配器壳体分开加工,随后装入适配器壳体,实现光纤适配器的装配。这种光纤适配器的结构同样存在零件多、加工和装配难度大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小型化光纤连接器和光纤适配器,在满足插针部件安装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结构的改进减小连接器的轴向尺寸和径向尺寸,以满足目前高密度多路光纤的连接场景以及空间有限的光纤盒、模块使用场景,同时又可以减少连接器及适配器的零件数量和降低加工及装配的难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74560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