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冷凝水收集排放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745131.7 | 申请日: | 2022-06-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9283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2 |
| 发明(设计)人: | 胡俊平;吴刚;查安鸿;刘涛;袁海华;刘伟;陈林;廖群;叶纯珍;阮氏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韶钢松山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4F13/22 | 分类号: | F24F13/22;F24F11/89 |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邵琛 |
| 地址: | 512100***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冷凝 收集 排放 装置 | ||
一种冷凝水收集排放装置,工业行车领域,与天车空调冷凝水排水相关。该冷凝水收集排放装置包括:箱体、过滤器、导流件、水位检测器、增压泵、喷嘴、报警器及排水阀;冷凝水经由过滤器和导流件的引导斜面进入箱体的底部,通过水位检测器检测水位以实现与增压泵的联动,进而可以实现冷凝水的持续使用处理,通过水位检测器与报警器的联动,使得当增压泵无法正常工作时,能够进行及时的检查与维修;极大降低故障发生的几率,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工作人员的安全。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工业行车领域,与天车空调冷凝水排水相关,更具体地讲,涉及一种冷凝水收集排放装置。
背景技术
工业行车,也叫天车,行车上具有操作室和电器室,需要用到空调对其进行降温,由于行车在作业过程中是移动的,相较于固定式的冷凝水排放方式,移动式的冷凝水排放起来比较麻烦。
现有的冷凝水收集排放结构,冷凝水直接通过箱体上方的引流管排入到箱体中,并经由雾化结构将冷凝水排出,工业行车中需采用大型空调,功率大,工作时需要排出大量的冷凝水,在冷凝水进入箱体的过程中,可能带来一些异物,使得箱体内存在异物,此外,箱体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久而久之会存在积尘,由于冷凝水从箱体上方进入,存在较大的冲击力,使得积尘扬起,此外,雾化结构的吸力作用会吸取异物和扬尘,进而堵塞雾化结构,导致雾化结构不能将冷凝水正常排出,需要经常确认和检修雾化结构,增加工作量,影响作业效率,更严重的导致冷凝水溢流出箱体,造成安全隐患。
根据以上存在问题,针对冷凝水收集排放结构亟待改进,提高作业生产效率,减少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公开了冷凝水收集排放装置,其中冷凝水经过过滤器和导流件的导流,避免了异物进入箱体内,且使冷凝水不会直接滴到箱体底部引起扬尘;通过工作用水位检测器和异常状态水位检测器与增压泵联动工作,极大降低故障发生的几率;另将增压泵设置在导流件上方避免异物和扬尘堵塞喷嘴,减少故障发生,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工作人员的安全。
本申请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冷凝水收集排放装置,用于收集空调产生的冷凝水,包括箱体及过滤器,所述箱体包括顶壁、底壁以及连接并垂直于所述顶壁和所述底壁的侧壁,所述过滤器设于所述顶壁上,所述冷凝水通过所述过滤器进入所述箱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导流件,设于所述箱体内,所述过滤器位于所述导流件的上方,所述导流件与所述侧壁呈角度设置,使得所述导流件形成引导斜面,所述引导斜面与所述过滤器相对设置,所述冷凝水通过所述过滤器进入所述箱体,并经由所述引导斜面流入所述箱体的所述底壁。
优选地,所述导流件固定于所述箱体的所述侧壁上,所述导流件包括第一导流板和第二导流板,所述引导斜面位于所述第一导流板和所述第二导流板上,所述第一导流板和所述第二导流板之间具有供冷凝水经过的间隙或缺口。
优选地,还包括固定于所述侧壁的第一水位检测器、第二水位检测器、增压泵及喷嘴,所述第一水位检测器位于所述第二水位检测器的下方,所述第一水位检测器所在的位置为第一水位,所述第二水位检测器所在的位置为第二水位,冷凝水经由所述过滤器流入所述箱体,当达到所述第二水位时,触发所述第二水位检测器,所述增压泵开启,所述箱体的冷凝水经加压后经所述喷嘴雾化后排出到所述箱体外,所述冷凝水下降至所述第一水位,触发所述第一水位检测器,所述增压泵关闭。
优选地,所述增压泵位于所述导流件上方。
优选地,还包括第三水位检测器、报警器及排水阀,所述第三水位检测器所在的位置为第三水位,所述排水阀位于所述箱体靠近所述底壁的位置,出现异常时,冷凝水上升至所述第二水位,并未触发所述第二水位检测器,所述增压泵未开启,所述冷凝水继续上升至所述第三水位,触发所述第三水位检测器,所述报警器工作,所述排水阀开启排水。
优选地,所述引导件上设置有第一扰流板和第二扰流板,所述第一扰流板和所述第二扰流板为非对称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韶钢松山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韶钢松山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74513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