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隧道防断错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210745067.2 | 申请日: | 2022-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514287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04 |
发明(设计)人: | 张延杰;周辉;刘文博;赵利鹏;郭鹏云;张传庆;赵成伟;杨凡杰;高阳;谢静;王义深;赵海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省滇中引水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E21D11/00 | 分类号: | E21D11/00;E21D11/10;E21D11/05;E21D11/38;E21D20/00;E21F17/18;C04B28/26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达德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70 | 代理人: | 刘杰 |
地址: | 650000 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北***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隧道 防断错 结构 | ||
本发明提供的隧道防错断结构包括:隧道主体、第一衬砌、第一缓冲层和多个伸缩杆,其中,第一衬砌设置在隧道主体的外侧,以作为隧道主体施工时实施的应急性支护措施,防止围岩松动,保护施工安全,在第一衬砌和隧道主体之间设置有第一缓冲层,通过第一缓冲层吸收部分错动产生的冲击能量,以减少部分错动位移量,从而减少隧道主体的变形量,提高对隧道主体的保护性,每个伸缩杆的一端连接于第一缓冲层,另一端连接于隧道主体,在发生地震作用或断层活动导致地层错动时,伸缩杆会沿着错动方向调整伸缩杆的长度,从而通过改变伸缩杆的长度来抵消错动对隧道主体的影响,进一步地减少隧道主体的变形量,提高隧道主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隧道防断错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申请涉及一种隧道防断错结构。
背景技术
在隧道处于软弱破碎带区域,特别是活动断层地段的情况下,当发生地震作用或断层活动导致地层错动时,隧道结构会受到较大的剪切作用,导致隧道发生变形,造成隧道结构损坏,需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进行维修维护,并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隧道防断错结构,以至少部分地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发明内容
在发明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发明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隧道防错断结构。
有鉴于此,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隧道防错断结构,包括:
隧道主体;
第一衬砌,设置在所述隧道主体外侧;
第一缓冲层,设置在所述第一衬砌和所述隧道主体之间;
多个伸缩杆,每个所述伸缩杆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缓冲层,另一端连接于所述隧道主体。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伸缩杆包括:
第一连接部,连接于所述第一缓冲层;
第二连接部,连接于所述隧道主体;
第一杆体,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杆体内部开设有第一滑槽;
第二杆体,所述第二杆体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部;
滑块,所述第二杆体转动连接于所述滑块,所述滑块位于所述第一滑槽内,所述滑块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滑槽。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端面设置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一杆体的端面为第一球形面,所述球形面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二滑槽;
所述第二连接部的端面设置有第三滑槽,所述第二杆体的端面为第二球形面,所述球形面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三滑槽。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伸缩杆还包括:
位移传感器,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部靠近所述第一缓冲层的一端,所述位移传感器用于检测活动断裂带的错动量。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伸缩杆还包括:
警报器,连接于所述位移传感器,在所述位移传感器检测的所述活动断裂带的错动量超过预设值的情况下,所述警报器发出警报。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隧道防错断结构还包括:
第二衬砌,设置在所述隧道主体内侧;
第二缓冲层,设置在所述第二衬砌和所述隧道主体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省滇中引水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未经云南省滇中引水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74506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