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个人数据分析的确定鞋体各个部位材质的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10744562.1 | 申请日: | 2022-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509890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1 |
发明(设计)人: | 林子森;谢家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时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10 | 分类号: | G06F30/10;G06F30/20;G06V40/10;G06V10/75;G06V10/44;G06F111/16 |
代理公司: | 北京泽方誉航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884 | 代理人: | 黄宏龙 |
地址: | 510308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个人 数据 分析 确定 各个 部位 材质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基于个人数据分析的确定鞋体各个部位材质的方法,该方法包括:获取用户的个人脚部形态数据,所述个人脚部形态数据包括静态图像信息以及动态行走信息;根据所述静态图像信息和所述动态行走信息确定鞋体模型各个预设部位的材质参数;基于所述材质参数进行鞋体模型的设计和展示。本方案,解决了相关技术中材质设计过程为统一的无差别设计,不能满足当下个性化需求设计的情况,本方案使得设计出的鞋体的各个部位材质可以满足用户的动态需求,保证鞋体的舒适性。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智能设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个人数据分析的确定鞋体各个部位材质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鞋体材质设计过程中,大多基于设计师的经验,和不同的鞋体品类进行材质的设计,其为一种统一形式的,相对缺乏合理参考依据的设计。
相关技术中,专利文献CN105459318A公开了一种模内一体成型双材质鞋底的生产方法,包括:在传统模具的基础上设计排气孔,改为能抽真空的模具;以配件的形式制作出所需的下层片底,经过刷胶处理,放置于模具的对应位置;用裁剪好的TPU薄膜附在模口进行抽真空处理,直到膜纸完全附在模内;配制鞋底上层的原料,并将原料注入模内,进行合模后6-7分钟脱模。本发明减少了双材质鞋底的贴合组底流程,且无需后加工贴合,脱模即为成品,节约了制作成本;产品外型美观,外观无缺料现象,也无气孔等缺陷;与同类产品相比,重量可减轻15-20%,弹性可提高40-50%。但是,上述材质设计过程为统一的无差别设计,不能满足当下个性化需求设计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个人数据分析的确定鞋体各个部位材质的方法和装置,解决了相关技术中材质设计过程为统一的无差别设计,不能满足当下个性化需求设计的情况,本方案使得设计出的鞋体的各个部位材质可以满足用户的动态需求,保证鞋体的舒适性。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个人数据分析的确定鞋体各个部位材质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获取用户的个人脚部形态数据,所述个人脚部形态数据包括静态图像信息以及动态行走信息;
根据所述静态图像信息和所述动态行走信息确定鞋体模型各个预设部位的材质参数;
基于所述材质参数进行鞋体模型的设计和展示。
可选的,所述获取用户的个人脚部形态数据,包括:
获取通过摄像头拍摄的静态状态下的数据得到静态图像信息,以及行走状态下的数据得到动态行走信息。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静态图像信息和所述动态行走信息确定鞋体模型各个预设部位的材质参数,包括:
根据所述静态图像信息确定对应的第一预设部位的第一材质参数,以及根据所述动态行走信息定对应的第二预设部位的第二材质参数,其中,所述第一预设部位为鞋体模型内部的边缘侧位置,所述第二预设部位为鞋体模型内部的底部侧位置。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静态图像信息确定对应的第一预设部位的第一材质参数,包括:
对所述静态图像信息中的脚部轮廓进行识别得到轮廓识别信息;
将所述轮廓识别信息与标准轮廓数据进行比对得到差异数据,基于所述差异数据确定对应的第一预设部位;
根据所述差异数据的差异程度对所述第一预设部位的第一材质参数进行设置。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动态行走信息定对应的第二预设部位的第二材质参数,包括:
根据所述动态行走信息确定连续多帧关联的图像;
根据所述连续多帧关联的图像确定动态行走过程中脚部的弯曲程度以及着地位置和持续时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时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时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74456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