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谐振腔在审
申请号: | 202210743412.9 | 申请日: | 2022-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500066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2 |
发明(设计)人: | 李晓刚;李岳;刘志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仪量子(合肥)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P7/06 | 分类号: | H01P7/06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赵静 |
地址: | 230088 安徽省合肥市高新区创***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谐振腔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谐振腔,包括:腔体,腔体限定有空腔和与空腔连通的安装孔,腔体外侧具有锁定部,锁定部环绕安装孔的一部分;第一弹簧振子,第一弹簧振子设于空腔且具有伸出空腔的输出端;活动件,活动件可活动地设于锁定部且活动件的一部分通过安装孔伸入空腔;第二弹簧振子,第二弹簧振子设于活动件,第二弹簧振子伸入空腔内与第一弹簧振子相对布置;锁定件,锁定件设于腔体外侧且与锁定部相对布置,锁定件适于与锁定部配合以限制活动件的活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谐振腔,通过设置在安装孔处活动的活动件,可以整体取出或移动、转动第二弹簧振子,方便调试谐振腔,提高谐振腔的测试效率,提高谐振腔的工作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谐振腔。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谐振腔的腔体内部的振子取出难度大,振子的可调节性差,导致谐振腔的调试不便,限制了谐振腔的使用性能,降低了谐振腔的测试效率,存在改进空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谐振腔,所述谐振腔可以实现内部振子的调节,便于调试谐振腔。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谐振腔,包括:腔体,所述腔体限定有空腔和与所述空腔连通的安装孔,所述腔体外侧具有锁定部,所述锁定部环绕所述安装孔的一部分;第一弹簧振子,所述第一弹簧振子设于所述空腔且具有伸出所述空腔的输出端;活动件,所述活动件可活动地设于所述锁定部且所述活动件的一部分通过所述安装孔伸入所述空腔;第二弹簧振子,所述第二弹簧振子设于所述活动件,所述第二弹簧振子伸入所述空腔内与所述第一弹簧振子相对布置;锁定件,所述锁定件设于所述腔体外侧且与所述锁定部相对布置,所述锁定件适于与所述锁定部配合以限制所述活动件的活动,其中,所述锁定部和所述锁定件之间限定有圆柱形腔室,所述活动件可相对于所述圆柱形腔室转动和/或移动,且所述活动件的外壁面与所述锁定部和所述锁定件抵接。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谐振腔,通过设置在安装孔处活动的活动件,可以整体取出第二弹簧振子,利于更换第二弹簧振子;并可以改变第二弹簧振子的结构形状,提高谐振腔的使用性能;还可以调节第一弹簧振子与第二弹簧振子之间的距离和相对位置,方便调试谐振腔,提高谐振腔的测试效率,避免由于制造装配误差、温度环境变化、使用磨损变形等导致第二弹簧振子轴线偏移而影响调试的准确性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谐振腔,所述谐振腔还包括:连接座,所述连接座设于所述活动件且具有一侧敞开的连接腔,所述第二弹簧振子的一端伸入所述连接腔;外接接头,所述外接接头的一端伸入所述连接腔以与所述第二弹簧振子电连接;绝缘压块,所述绝缘压块的一侧压设在所述第二弹簧振子的一端和所述外接接头的一端上。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谐振腔还包括:顶丝,所述活动件具有与所述连接腔位置对应的开口,所述顶丝设于所述开口且所述顶丝适于压紧所述绝缘压块的另一侧。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活动件包括:调节柱,所述调节柱与所述锁定件和所述锁定部配合,所述第二弹簧振子的一端与所述调节柱配合;绝缘柱,所述绝缘柱设于所述调节柱且所述绝缘柱具有定位槽,所述第二弹簧振子绕设在所述定位槽,且所述第二弹簧振子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绝缘柱伸出。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调节柱一端设有插槽,所述调节柱的中部限定有安装腔,所述绝缘柱包括第一绝缘段和第二绝缘段,所述第一绝缘段与所述插槽插接配合,所述第二绝缘段设于所述第一绝缘段的一端且伸入所述安装腔。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连接座设于所述绝缘柱一端且适于插接至所述绝缘柱内。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锁定部具有凸耳,所述锁定件的两端分别具有翻边,所述凸耳与所述翻边通过紧固件连接。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谐振腔,所述腔体的外壁面还设有环绕在所述安装孔外侧的刻度,所述活动件具有指示标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仪量子(合肥)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国仪量子(合肥)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74341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