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水防潮电力管井有效
| 申请号: | 202210736160.7 | 申请日: | 2022-06-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3454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18 |
| 发明(设计)人: | 殷宇;唐少学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隆昌达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D29/12 | 分类号: | E02D29/12;E02D31/02;H02G9/06;H02G9/1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1149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水 防潮 电力 管井 | ||
本申请涉及一种高效防水防潮电力管井,属于电力管井的技术领域,其包括井室以及井筒,所述井室包括底板、内井壁、外井壁以及顶板,所述内井壁与所述外井壁设置在所述底板上,且所述内井壁与所述外井壁间隔设置,所述内井壁与所述外井壁之间形成防水腔,所述顶板盖设在所述内井壁与所述外井壁远离所述底板的一端,所述井筒设置在所述顶板上,且所述井筒与所述内井室连通,所述井筒远离所述井室的一端盖设有井盖,本申请能够改善电力管井内积水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力管井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防水防潮电力管井。
背景技术
随着国内电网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电缆和主线埋入地下,并成为一种趋势。这导致高压电缆的运行和维护成为电力工作的重中之重,而电力管井就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目前,电力管井多为现场人工挖坑然后砌筑而成,这种电力管井的防水效果差,地下水容易渗入到电力管井内,造成电力管井内积水,电力管井内的积水长时间浸泡电缆,容易造成电缆的损坏。
发明内容
为了改善电力管井内的积水长时间浸泡电缆,容易造成电缆的损坏的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防水防潮电力管井。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防水防潮电力管井,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防水防潮电力管井,包括井室以及井筒,所述井室包括底板、内井壁、外井壁以及顶板,所述内井壁与所述外井壁设置在所述底板上,且所述内井壁与所述外井壁间隔设置,所述内井壁与所述外井壁之间形成防水腔,所述顶板盖设在所述内井壁与所述外井壁远离所述底板的一端,所述井筒设置在所述顶板上,且所述井筒与所述内井室连通,所述井筒远离所述井室的一端盖设有井盖。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内井壁以及外井壁形成双层的井室,在内井壁与外井壁之间形成防水腔,防水腔内能够储存通过外井壁渗入的地下水,避免地下水直接渗入到内井壁内部,从而防水腔能够起到防水作用,改善电缆管井内部积水浸泡电缆,造成电缆损坏的技术问题。
可选的,所述内井壁上开设有两个第一电缆孔,两个所述第一电缆孔相对设置,所述外井壁上开设有两个第二电缆孔,两个所述第二电缆孔相对设置,所述第一电缆孔位于所述第二电缆孔远离所述底板的一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内井壁上的第一电缆孔
可选的,所述底板内埋入有多根导水杆,所述导水杆一端埋入在所述底板内,所述导水杆另一端延伸至所述防水腔内,且所述导水杆位于所述防水腔内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二电缆孔靠近所述底板的一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水杆能够将防水腔内的水导流到底板内,并通过底板下渗到地下,从而改善电力管井内积水的问题。
可选的,所述底板内开设有集水腔,所述导水杆位于所述底板内的一端位于所述集水腔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水杆将防水腔内的水导入到集水腔中,避免积水长时间存在防水腔中,避免积水通过内井壁渗入。
可选的,所述防水腔内填入有砂土,所述砂土将所述导水杆掩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砂土能够起到更好的吸水作用,更加利于导水杆将地下水导入到集水腔中。
可选的,所述导水杆位于所述集水腔内的一端设置在所述集水腔内的上部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导水杆位于集水腔内的一端设置到集水腔内的上部,避免集水腔内的水与导水杆接触,防止积水倒吸回防水腔内。
可选的,所述底板背离所述井筒的一面上开设有多道裂缝,所述裂缝与所述集水腔连通,且所述裂缝由靠近所述井筒的一端向远离所述井筒的一端宽度逐渐变小。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裂缝,更加便于集水腔内的积水下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隆昌达电力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北京隆昌达电力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73616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金属材料的生产方法
- 下一篇:一种预制装配式卫生间止水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