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便于检测管路内结垢程度的循环水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210735116.4 | 申请日: | 2022-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505497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16 |
发明(设计)人: | 陈攀;陈振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岳阳振兴中顺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29/50 | 分类号: | B01D29/50;B01D29/64 |
代理公司: | 长沙致为远航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80 | 代理人: | 陈靖 |
地址: | 414000 湖南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于 检测 管路 结垢 程度 循环 水系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便于检测管路内结垢程度的循环水系统,涉及循环水系统技术领域,包括循环管,所述循环管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控制设备,所述控制设备的正面等间隔固定连接有储药罐,所述循环管的左侧固定连接有下主管,所述下主管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管,所述下主管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支管阀,所述支管阀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支管,所述支管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上主管,所述下主管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检测管机构。被处理后的水经过过滤管时,水垢会留在上过滤板的底部进行堆积,相较于对比案例中水垢的自然沉淀,效率明显提升,且过滤管为透明管,让操作人员无需拆卸任何结构,即可直接观察水垢的形成,对控制设备是否正常工作作出初步判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循环水系统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于检测管路内结垢程度的循环水系统。
背景技术
用冷却水进行热交换是工业生产中被广泛应用的冷凝方法,随着水流的循环流动,循环管路内壁会积留大量污垢,对冷却水系统的传热效率造成不良影响。
如中国专利2021207104473公开了一种便于检测管路内结垢程度的循环水系统,属于工业循环水处理领域,其包括循环管、储药罐和控制机构,所述循环管设有取样点,所述循环管于取样点处分为主支管和取样支管,所述取样支管分为连接段和检测段,所述连接段与循环管固定连接,所述检测段与连接段可拆卸连接,所述连接段上设有截止阀。对管路内部结垢情况进行检测时,关闭截止阀,而后卸下取样支管,对取样支管的内径进行结垢检查,从而可间接得出此取样点处的管路结垢程度数据,进而可对控制机构等原件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做出判断,本申请在不阻断循环系统的循环水路的前提下,仍可为操作者提供直观的管路结垢程度展示。
但是对比案例中,采用自然节垢方式观察是否有节垢,仅有减速球具有一定的加速结垢的效果,这就造成结垢检查时间较长,无法短时间对是否结垢作出判断,所以亟需可以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便于检测管路内结垢程度的循环水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检测管路内结垢程度的循环水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结垢检查时间较长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便于检测管路内结垢程度的循环水系统,包括循环管,所述循环管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控制设备,所述控制设备的正面等间隔固定连接有储药罐,所述循环管的左侧固定连接有下主管,所述下主管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管,所述下主管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支管阀,所述支管阀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支管,所述支管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上主管。
所述下主管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检测管机构,所述检测管机构包括上阀门和下阀门,所述下阀门的左侧通过螺纹活动连接有检测管,所述检测管的中部固定连接有过滤管,所述过滤管的内壁固定连接有上过滤板,所述上过滤板的内壁活动穿插有螺旋桨,所述螺旋桨的顶部等间隔固定连接有刮扫板,所述检测管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计量机构。
可选的,所述计量机构包括短管,所述短管的底部螺纹连接有存管,所述存管的内壁固定连接有下过滤桶,所述存管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存管阀门。
可选的,所述上阀门与上主管固定连接,所述下阀门与下主管固定连接。
可选的,所述检测管的另一端与上阀门螺纹连接。
可选的,所述过滤管为透明管。
可选的,所述刮扫板的顶部与螺旋桨上过滤板的底部相贴合。
可选的,所述短管顶部的位置低于下阀门底部的位置,所述短管与检测管固定连接。
可选的,所述存管为透明管。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被处理后的水经过过滤管时,水垢会留在上过滤板的底部进行堆积,相较于对比案例中水垢的自然沉淀,效率明显提升,且过滤管为透明管,让操作人员无需拆卸任何结构,即可直接观察水垢的形成,对控制设备是否正常工作作出初步判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岳阳振兴中顺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岳阳振兴中顺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73511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