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血管支架在审
申请号: | 202210733026.1 | 申请日: | 2022-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8363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2 |
发明(设计)人: | 范振敏;承浩;叶霞;孙安强;刘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理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A61F2/844 | 分类号: | A61F2/844;A61F2/86 |
代理公司: | 南京正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43 | 代理人: | 杭行 |
地址: | 21301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血管 支架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血管支架,包括支架丝、固定杆和连接机构;所述支架丝平行等距地固定在所述固定杆上,所述连接机构设置于所述支架丝的首尾两端,用于支架丝首尾连接;所述支架丝包括初始状态、运输状态和扩张状态三种状态:处于初始状态时,所述支架丝蚊香状盘起,首尾不相连呈片状;处于运输状态时,所述支架丝首尾不相连,可以绕所述固定杆进行缠绕;处于扩张状态时,所述支架丝首尾相连构成环状并垂直于所述固定杆。本发明本发明操作简单、结构稳定、灵活性强,运输体积小且径向支撑力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血管支架。
背景技术
髂静脉受压综合征是指髂静脉受压且腔内存在异常黏连结构,所引起的下肢和盆腔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是一种常见的静脉疾病。当前,行血管支架置入术已经成为治疗髂静脉受压综合征的一种常见治疗方法。但是如今的静脉支架技术并不是很成熟,临床上有些情况会使用动脉支架进行代替,而使用静脉支架也不能达到预期的术后效果,术后仍然会发生血管内的再狭窄、血栓和内皮增生等问题。
这些都与血管支架的构型有着密切的联系,由于髂静脉受到的压迫持续存在,所以病变处的支架就必须长期存在,才能维持病变处的静脉直径。同时,一般的血管支架在植入血管前处于收缩状态,进入血管内由球囊膨胀开始扩张。静脉内膜的粘连带富有弹性,球囊扩张时可以被拉伸,但是扩张后又恢复原来的形态,单纯的球囊扩张对髂静脉压迫的治疗效果不好。
现有技术中,还没有支撑力强,灵活性高,结构简单的髂静脉血管支架。对比文件CN113367866A提供了一种髂静脉支架,髂静脉支架在轴向方向依次包括相邻设置第一支撑区域、第二支撑区域和第三支撑区域,第二支撑区域适于支撑在髂静脉的病变位置,第一支撑区域的支撑力和第三支撑区域的支撑力均小于第二支撑区域的支撑力。其虽然改善了静脉支架的支撑力,但结构较为复杂,且不易运输和植入。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新型血管支架,旨在解决现有血管支架体积大、支撑力不足、灵活性不高、结构复杂、不易运输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新型血管支架,包括支架丝、固定杆和连接机构;
所述支架丝平行等距地固定在所述固定杆上,所述连接机构设置于所述支架丝的首尾两端,用于支架丝首尾连接;
所述支架丝包括初始状态、运输状态和扩张状态三种状态:处于初始状态时,所述支架丝蚊香状盘起,首尾不相连呈片状;处于运输状态时,所述支架丝首尾不相连,可以绕所述固定杆进行缠绕;处于扩张状态时,所述支架丝首尾相连构成环状并垂直于所述固定杆。
优选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支架丝首尾两端的凹形块和凸形块,所述凹形块和所述凸形块相适配。
优选的,所述固定杆设置为两根,其中一根所述固定杆上可拆卸地设置有若干连接块,用于在扩张状态下将所述两根固定杆置于同一轨道上。
优选的,所述连接块为中通方形卡槽。
优选的,还包括操作杆,用于操作所述支架的运输和扩张,所述操作杆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支架丝的首尾两端,可以带动支架丝和固定杆运动。
优选的,所述支架丝的首尾两端各设置有一凹槽,所述操作杆与所述凹槽相适配。
优选的,所述支架丝为镍钛合金材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显著优点:
1.本发明支架丝设置为等距平行的,与传统支架丝结构不同,减小了血管支架体积、重量和支架立柱数,支撑力强;
2.本发明还考虑到了血管支架需要进行收缩后再展开的运输特点,支架丝初始状态呈片状,易于存储,运输时可以控制操作杆将支架丝进行不同程度的缠绕,使支架体积大幅减小,便于植入和运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理工学院,未经江苏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73302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