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用于转静子轴向封严的接触式封严组件在审
申请号: | 202210728260.5 | 申请日: | 2022-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519934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8 |
发明(设计)人: | 曹浩波;张伟;杨金虎;杨晓洁;黄安琦;潘庆伟;潘武义;李世杰;任泉龙;时洪淏;丁浩;程建;兰佳哲;从炳雨;吕胜君;毕凯凯;宋收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科航星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D11/00 | 分类号: | F01D11/00 |
代理公司: | 合肥上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4188 | 代理人: | 周超 |
地址: | 2664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转静子 轴向 接触 式封严 组件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转静子轴向封严的接触式封严组件,涉及航空发动机技术领域,包括:相互适配的转子和静子,转子和静子相靠近一侧端面分别设有相互适配的密封件,密封件相互贴合,密封件内分别设有密封圈,且密封件分别通过密封圈与转子和静子进行径向密封;密封件一侧连接有预紧弹簧,预紧弹簧与静子的支撑部件相抵。本发明可实现高效、低成本轴向封严要求的结构构型,满足航空发动机的设计需求,而且保持发动机原设计状态的性能,并提高发动机工作的安全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航空发动机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适用于转静子轴向封严的接触式封严组件。
背景技术
航空发动机转静子之间的封严技术一直是研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先进的封严技术是满足发动机耗油率、推重比、污染物排放、寿命考核的关键技术。
目前常用的封严技术主要分为两类,接式和非接触式。接触式主要有皮碗、涨圈、端面石墨等。非接触式主要有螺旋槽、篦齿、气膜等。但对于一款低成本高性能短寿命的航空发动机而言,常规的封严技术,一方面结构复杂,精度要求高,成本不可控。另一方面,封严效果有限、泄漏量较大。而且封严结构二次装配后,往往存在封严失效的情况。
目前,尚缺少可兼顾实现高效、低成本轴向封严要求的结构构型,无法满足短寿低成本航空发动机的设计需求。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适用于转静子轴向封严的接触式封严组件,通过转子的转速增减,当密封件内部油压增大后,在密封件内外压差作用下密封件相互之间产生轴向压紧力,使得密封件的轴向接触端面始终处于压合状态,以克服现有相关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适用于转静子轴向封严的接触式封严组件,包括:相互适配的转子和静子,所述转子和所述静子相靠近一侧端面分别设有相互适配的密封件,所述密封件互相贴合,其中;
所述密封件内分别设有密封圈,且所述密封件分别通过所述密封圈与所述转子和所述静子进行径向密封;
所述密封件一侧连接有预紧弹簧,所述预紧弹簧与所述静子的支撑部件相抵。
进一步的,所述密封件分别与所述转子和静子的支撑部件相抵。
进一步的,所述密封件的表明粗糙度≤Ra0.2。
进一步的,所述密封圈为O型橡胶圈。
进一步的,所述密封件底端设有挡油环。
进一步的,所述挡油环水平设置于所述静子底端,且所述挡油环分别与所述转子和所述静子留有间隙。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适用于转静子轴向封严的接触式封严组件,通过转子的转速增减,当密封件内部油压增大后,在密封件内外压差作用下密封件相互之间产生轴向压紧力,使得密封件的轴向接触端面始终处于压合状态,不会产生出泄漏,而通过密封件一侧设有预紧弹簧,提供初始阶段的密封压力,不仅可实现高效、低成本轴向封严要求的结构构型,满足航空发动机的设计需求,而且保持发动机原设计状态的性能,并提高发动机工作的安全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适用于转静子轴向封严的接触式封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科航星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科航星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72826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