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地下结构临边洞口施工平台的构造在审
申请号: | 202210725646.0 | 申请日: | 2022-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9294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2 |
发明(设计)人: | 李青;翁其平;王卫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3/24 | 分类号: | E04G3/24;E02D17/04;E02D29/04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00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下 结构 洞口 施工 平台 构造 | ||
本发明属于地下工程技术领域的一种地下结构临边洞口施工平台的构造,技术方案为:一种地下结构临边洞口施工平台的构造,临边洞口纵向两侧为已施工完成受力结构,施工平台包括钢锚板、钢牛腿、纵向钢梁、横向钢梁和木垫块;多个钢锚板预留在已施工完成受力结构的等标高位置,且相对临边洞口布置;钢牛腿固定在钢锚板上;纵向钢梁固定在相邻的钢牛腿顶面,沿临边洞口的两侧纵向布置;多个横向钢梁间隔安装在纵向钢梁顶面,木垫块间隔安装在横向钢梁顶面。利用该施工平台可以在不需要搭设排架的情况下进行临边洞口区域地下结构梁板的施工,节省了排架施工和拆除工作量,并降低了高排架施工带来的安全风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下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地下结构临边洞口处结构梁板施工所需的施工平台构造。
背景技术
建筑工程地下结构常因功能需要在临边区域各层连续留设大面积洞口,这种情况下,地下结构的基坑在施工过程中不仅要解决洞口区域的水平传力问题,更要解决如何在洞口区域进行结构梁板的施工。基坑在地下结构回筑阶段可以在通过楼板洞口区域设置临时换撑梁进行水平向传力,而洞口区域临时换撑梁上方的梁板施工通常做法是采用在该层梁板下搭设排架,利用排架回顶方法支撑底部模板以形成施工平台进行钢筋绑扎和混凝土浇筑作业。由于地下结构梁板的缺失,洞口区域的排架需要从底部未开洞楼层标高处甚至是底板位置向上搭设,一方面,这种排架的搭设和拆除工作量较大,会大大降低排架的使用和周转效率;另一方面,这种排架往往属于高排架系统,施工过程中面临的风险较大,一旦排架施工质量不到位可能引发严重的工程安全事故。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地下结构临边洞口施工平台的构造,利用该施工平台可以在不需要搭设排架的情况下进行临边洞口区域地下结构梁板的施工,节省了排架施工和拆除工作量,并降低了高排架施工带来的安全风险。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地下结构临边洞口施工平台的构造,临边洞口纵向两侧为已施工完成受力结构,施工平台包括钢锚板、钢牛腿、纵向钢梁、横向钢梁和木垫块;多个钢锚板预留在已施工完成受力结构的等标高位置,且相对临边洞口布置;钢牛腿固定在钢锚板上;纵向钢梁固定在相邻的钢牛腿顶面,沿临边洞口的两侧纵向布置;多个横向钢梁间隔安装在纵向钢梁顶面,木垫块间隔安装在横向钢梁顶面。
基于上述技术特征:横向钢梁和纵向钢梁为型钢,纵向钢梁截面尺寸大于横向钢梁。
基于上述技术特征:横向钢梁按照≤1500mm的间距布置。
基于上述技术特征:木垫块按照150mm至200mm的间距布置。
基于上述技术特征:已施工完成受力结构包括结构柱和/或基坑围护墙。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不同于常规搭设的高排架结构,由钢牛腿、纵横向型钢横梁和木垫块组成的施工平台不依赖下部结构体系,特别适用于地下结构临边区域连续多层楼板缺失的情况,在不需要搭设排架的情况下,可以进行临边洞口区域地下结构梁板的施工,大大加快了施工速度、并降低了高排架施工带来的安全风险。
附图说明
图1为地下结构临边洞口施工平台剖面示意图。
图2为地下结构临边洞口施工平台俯视图。
图中的标号示意为:1钢牛腿,2钢锚板,3锚筋,4纵向钢梁,5横向钢梁,6木垫块,7结构梁板,8临时换撑梁,9结构柱,10基坑围护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这些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72564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