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布置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210724342.2 | 申请日: | 2022-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507520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0 |
发明(设计)人: | 钟权;王峰;付德志;陈子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9/00 | 分类号: | E02B9/00;E02B9/02;E02B7/00;E02B3/10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124 | 代理人: | 成杰 |
地址: | 610072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抽水 蓄能 站上 水库 布置 结构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布置结构,属于水电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设于河道内的第一挡水坝,在第一挡水坝的上游侧设置有第二挡水坝,由第一挡水坝、第二挡水坝及两岸山体围挡形成上水库,在上水库的底部预埋有泄水涵管,泄水涵管为水平向涵管或者倒虹吸涵管,泄水涵管的进水口设置在第二挡水坝的上游侧河道内,泄水涵管的出水口设置在第一挡水坝的下游侧河道内。第一挡水坝和第二挡水坝的高程可根据实际库容要求进行设计。假设存在重要村庄等建筑物,只要确保第一挡水坝和第二挡水坝的位置均位于重要村庄下游即可。本发明在满足工程发电所需库容的前提条件下,可避免重要村庄被淹没,减少移民安置投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布置结构,属于水电工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大规模发展,逐步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这对灵活性调节电源的需求更加迫切。抽水蓄能电站具有调峰、调频等作用,能够保障电力系统安全、促进系能源大规模发展和消纳。
抽水蓄能电站一般包括上水库、下水库、输水系统、发电厂房等。上水库、下水库一般需要约几百万或上千万立方米的库容,电站运行分为抽水工况和发电工况,用电低谷时把多余的电力用可逆式泵水发电两用机组来抽水,把下水库的水抽到上水库,用电高峰时再放水发电。在进行抽水蓄能电站布置时,往往会受到地形地质条件及环保、移民等因素的影响。例如,在选择上水库时,一般会利用天然冲沟地形,在适当位置筑坝,并利用盆周山岭挡水,形成足够的有效库容。然而,当水库拟定坝址上游有重要村庄时,若使筑坝挡水形成足够的有效库容,可能会因为挡水水位较高而淹没上述重要村庄;若使挡水水位低于重要村庄,又可能不具备足够的有效库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既能不淹没上游重要村庄、又能确保具备足够有效库容的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布置结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布置结构,包括设于河道内的第一挡水坝,在第一挡水坝的上游侧设置有第二挡水坝,由第一挡水坝、第二挡水坝及两岸山体围挡形成上水库,在上水库的底部预埋有泄水涵管,泄水涵管为水平向涵管或者倒虹吸涵管,泄水涵管的进水口设置在第二挡水坝的上游侧河道内,泄水涵管的出水口设置在第一挡水坝的下游侧河道内。
进一步的是:第一挡水坝、第二挡水坝的顶部高程相同。
进一步的是:泄水涵管的进水口底部设置有拦砂坎。
进一步的是:泄水涵管的进水口内设置有拦污栅。
进一步的是:泄水涵管的进水口布置于混凝土结构平台内,混凝土结构平台与第二挡水坝上游侧之间的区域设置有土石回填结构层,土石回填结构层的顶部、第二挡水坝的上下游迎水面以及第二挡水坝顶面设置有整体结构的混凝土面板,混凝土面板与混凝土结构平台连接成整体。
进一步的是:泄水涵管的出水口底部设置有块石护底结构。
进一步的是:泄水涵管的出水口顶部在靠近第一挡水坝下游坝面的区域设置有土石回填护脚结构。
进一步的是:上水库采用半挖半填的方式修建而成,泄水涵管为倒虹吸涵管。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利用天然冲沟地形,在适当位置修筑两道挡水坝,利用上下游两道挡水坝及左右两岸山体挡水形成上水库,第一挡水坝和第二挡水坝的高程可根据实际库容要求进行设计。假设存在重要村庄等建筑物,只要确保第一挡水坝和第二挡水坝的位置均位于重要村庄下游即可。上游河道多余的水量可通过预埋的泄水涵管直接排泄至下游,确保上游重要村庄的安全。本发明在满足工程发电所需库容的前提条件下,可避免重要村庄被淹没,减少移民安置投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平面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立面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72434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硅基粉体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可控串联通风及其智能监控报警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