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食品包装薄膜用传输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210714456.9 | 申请日: | 2022-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509274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3 |
发明(设计)人: | 仝卫;余旺旺;濮静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润圻机械科技有限公司;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 |
主分类号: | B65H23/26 | 分类号: | B65H23/26;B65H23/34;B65H23/04 |
代理公司: | 芜湖思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38 | 代理人: | 张福敏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食品包装 薄膜 传输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食品包装薄膜用传输装置,涉及包装薄膜生产设备领域,包括底座,底座上依次设有张紧辊、薄膜整平板、薄膜边缘修正装置、薄膜整理装置、展平辊、收紧辊以及收卷辊,张紧辊转动安装在立板一内,立板一的底部固定在底座上,薄膜整平板安装在立板二内,立板二的底部固定在底座上,薄膜边缘修正装置、薄膜整理装置均安装在薄膜整平板上,展平辊、收紧辊以及收卷辊均转动安装在立板三内,立板三的底部固定在底座上;本发明可以在进行薄膜的传输过程中软化薄膜的两侧边缘,使薄膜生产时预先冷却的边缘软化、舒张后,释放中间位置的起皱处;本发明在将薄膜的中间位置起皱处释放后,能对薄膜重新进行展平,防止中间位置再次起皱。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包装薄膜生产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食品包装薄膜用传输装置。
背景技术
食品的包装用薄膜在传输、收卷的过程中,尤其需要注意收卷时薄膜上的张力,张力大时,薄膜易被拉伸变形,甚至拉裂,造成后续收卷时变形处困气或是成品断头增多,而若是张力不足则会导致薄膜出现漂移,收卷的成品会出现起皱现象,特别是由于薄膜的生产热定型过程中,薄膜的两侧边始终会较中间部分先冷却,两侧就会先收缩,薄膜的中间位置本身就比较容易起皱,这就更加容易导致收卷后的起皱现象,同时,由于在薄膜的收卷、传输过程中,由于薄膜的整体厚度极薄,接触面又大,非常容易在辊筒的转动传输过程中产生静电,而静电又容易使薄膜吸附在别的辊筒上,对于薄膜的收卷过程产生了不利影响,并且由于吸附的作用,强制收卷又会进一步增加薄膜的张力而使收卷产生褶皱等,导致传输过程中张力需要频繁微调,不然就会影响薄膜的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食品包装薄膜用传输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食品包装薄膜用传输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依次设有张紧辊、薄膜整平板、薄膜边缘修正装置、薄膜整理装置、展平辊、收紧辊以及收卷辊,所述张紧辊转动安装在立板一内,所述立板一的底部固定在底座上,所述薄膜整平板安装在立板二内,所述立板二的底部固定在底座上,所述薄膜边缘修正装置、薄膜整理装置均安装在薄膜整平板上,所述展平辊、收紧辊以及收卷辊均转动安装在立板三内,所述立板三的底部固定在底座上。
优选的,所述张紧辊包括上、下两根,两根张紧辊交错设置。
优选的,所述薄膜整平板的前后两端均设有紫外灯,所述薄膜整平板的下表面设有保温层。
优选的,所述薄膜边缘修正装置包括支架、螺纹块、弹板支架、螺纹杆以及弹板,所述支架的包括三件,并且等间距设置,所述支架的底部固定在薄膜整平板的上表面,所述螺纹杆包括两件,分别设置在三件支架的两个间距内,所述螺纹杆的两端分别转动安装在支架内,所述螺纹块分别螺纹连接在两件螺纹杆上,所述螺纹块的下表面连接在弹板支架的顶面上,所述弹板的后端转动连接在弹板支架内,所述弹板的尾部被拉簧向上拉起,所述弹板上还设有加热棒,所述弹板的头部设有加热滚轮,在螺纹块的两侧与薄膜整平板之间还设有伸缩帘。
优选的,所述薄膜整理装置包括平行支撑架、液压缸、固定座、滑动座、安装座一、安装座二、下压块、整理块以及整理块座板,所述平行支撑架安装在薄膜整平板的上表面,没所述液压缸通过安装垫板安装在平行支撑架的顶部,所述液压缸的输出轴连接在滑动座的顶部,所述滑动座的侧面紧贴在固定座上,所述固定座的底部固定在薄膜整平板上,所述安装座一固定在滑动座上的安装凸台上,所述安装座二固定在固定座的安装凸台上,所述下压块的头部为楔形,所述下压块的尾部固定在安装座一上,所述整理块转动安装在整理块座板上,所述整理块座板固定在安装座二的侧面,所述整理块的工作面为圆弧形并且其表面上设有棉布层,所述整理块的尾部设有拉簧二。
优选的,所述薄膜整平板与展平辊之间还设有张力释放辊。
优选的,所述加热棒会通过弹板将加热滚轮加热至35-4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润圻机械科技有限公司;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未经南京润圻机械科技有限公司;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71445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