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激光冲击强化轴承套圈滚道表面的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708786.7 | 申请日: | 2022-06-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5924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30 |
| 发明(设计)人: | 刘伟军;于兴福;任文;李延斌;魏英华;孙玉凤;苏勇;袁慧慧;郑冬月;王全振;安敏;杨树新;杨文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工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C21D10/00 | 分类号: | C21D10/00 |
| 代理公司: | 沈阳亚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107 | 代理人: | 马维骏 |
| 地址: | 110870 辽宁省沈阳***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激光 冲击 强化 轴承 滚道 表面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激光加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激光冲击强化轴承套圈滚道表面的方法。对于航空轴承,其失效多由表面磨损、接触疲劳引起,且多发生于轴承套圈滚道内,而滚道形状复杂,一般激光冲击强化方法易出现冲击面不全,或冲击效果不均匀。因此,提出一种激光路径不变,工件倾斜一定角度且绕工件中心转动、搭接率50%‑75%的冲击方法,保证了轴承易发生接触区域的强化效果。另外,通过建模仿真,对冲击过程进行模拟,对工艺实施提供参考,减少工艺试错次数和工作量。通过此种方法强化了轴承套圈滚道表面,均匀地提高了表面的残余应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激光加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激光冲击强化轴承套圈滚道表面的方法。
背景技术
轴承是机械传动系统的关键基础件。航空轴承因其工作环境复杂恶劣,且随航空发动机改进,对航空轴承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好的耐磨性能和高的疲劳性能是轴承寿命的一大保障。而工程实践发现,轴承构件的耐磨性能、接触疲劳性能与其表面完整性密切相关,激光冲击强化技术是新兴的表面强化技术,相对于传统表面强化技术具有高压、高能、超快、超高应变率等优势。
近年来,激光冲击强化技术发展迅速,该技术不仅能够使金属材料表层产生有利的残余压应力,而且能够使金属材料表层的晶粒细化,生成大量位错、孪晶等微观组织结构,从而有效提高材料表层的疲劳强度,同时激光冲击强化技术具有非接触、操作方便、可控性强和适用范围广等特点,因此在滚动轴承领域内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航空轴承的制造,其表面机械性能仍可进一步提高,尤其是表面残余压应力,鉴于激光冲击强化技术的优异性及轴承套圈结构的复杂性,优选一种激光冲击强化轴承套圈滚道表面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由于轴承结构的特殊性,目前未见较为理想的激光冲击方法。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激光冲击强化轴承套圈滚道表面的方法,以解决现有轴承套表面残余压应力不足、激光冲击困难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激光冲击强化轴承套圈滚道表面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冲击前,先获得套圈的三维模型,再建立冲击过程的仿真模型,确定运动参数;
步骤二:粘贴吸收层,粘贴吸收层要求紧密贴合工件、无气泡、无杂质等;
步骤三:装夹工件于回转类零件专用夹具上,并定位夹紧夹具于KUKA机械臂法兰盘上;
步骤四:控制机械臂运动轨迹,使得激光束过滚道R1圆心,并近似垂直于冲击面,轴承套圈倾斜;调节水路机器人;设置激光激光参数;
步骤五:机械臂轴6转动,冲击套圈边缘第一圈;
步骤六:在进行第二圈冲击前,工件移位,实现工件绕R1转动效果,调节水路,开始第二圈冲击,依次循环往复,直至滚道被冲击完成;
步骤七:去除吸收层,微抛后清洗吹干。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一中,冲击前,先获得套圈的三维模型,再建立强化的仿真模型,然后对轴承冲击过程进行数值仿真,从而确定移动距离及转动角度。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二中,粘贴吸收层包括微抛光、清洗5-10min、吹干轴承套圈,吸收层采用型号为2100FRTV型黑胶带(吸收能量和防止激光烧蚀工件表面的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三中,夹具需定心精度高,与机械臂法兰盘能够精确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工业大学,未经沈阳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70878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