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历史风貌区地下微型市政共同沟的施工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210708753.2 | 申请日: | 2022-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6068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30 |
发明(设计)人: | 曹晓元;李岩峰;翟萍;缪俊;杨凯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历史城区保护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7/06 | 分类号: | E02D17/06;E02D17/08;E02D19/12;E02D29/045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苏良 |
地址: | 2111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历史风貌 地下 微型 市政 共同 施工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历史风貌区地下微型市政共同沟的施工工艺,包括:清表至周围民居建筑基础面上层;在共同沟基坑外侧进行树根桩和高压旋喷桩组合施工;待桩满足强度要求后,完善支护并在建筑基础面以下分层分段开挖至共同沟基坑底部,以打梅花桩注浆的方式进行共同沟基础施工,浇筑混凝土垫层;砌筑或预制装配主沟室,预埋接户排水管道,用细砂灌实沟壁与基坑间缝隙;砌筑或预制装配耳沟室;安装或砌筑共同沟顶板,铺装路面,同时预留投料口和检修口;进行入户模块及管线安装。本发明的施工工艺能够实现地下微型市政共同沟在历史风貌区狭窄巷道中成功应用,同时对于历史风貌区原有建筑影响较小,具有工程可行性、可靠性、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市政共同沟的施工工艺,具体涉及一种历史风貌区地下微型市政共同沟的施工工艺。
背景技术
共同沟能够将各种市政管线集中布设至地下,并能满足市政管线的增设、扩容、运维需求,因而建设地下共同沟是城市精细化发展的必经之路。另一方面,历史风貌区长期存在“反复开膛破肚式开挖”,“空中飞线”等问题,传统直埋敷设方法想要将电力、给水、污水、雨水、消防、通信等市政管线同时纳入历史风貌区,所需街巷宽度较大,无法在历史风貌区狭窄街巷内落实;并且直埋管线存在运维不便,容易被地下水侵蚀等问题。现有技术中,对于历史风貌区狭窄街巷中的地下微型市政共同沟的施工工艺及应用鲜有报道,探寻可行、安全、可靠的微型市政共同沟施工工艺,实现共同沟在历史风貌区狭窄巷道中的应用,同时避免施工对于历史风貌区原有建筑,尤其是具有历史文化价值建筑的影响,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行之有效的地下微型市政共同沟的施工工艺,该施工工艺能够将地下微型市政共同沟成功应用于历史风貌区狭窄街巷,同时维持街巷两侧房屋安全稳定。
技术方案:本发明所述的历史风貌区地下微型市政共同沟的施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在历史风貌区狭窄巷道清表至周围民居建筑基础面上层;
(2)在共同沟基坑外侧进行树根桩和高压旋喷桩组合施工,其中树根桩施工采用碎石填充再注浆工艺,桩顶与钢筋混凝土冠梁连接;
(3)待树根桩和高压旋喷桩满足强度要求后,完善支护并在建筑基础面以下分层分段开挖至共同沟基坑底部,以打梅花桩注浆的方式进行共同沟基础施工,并浇筑混凝土垫层;
(4)砌筑或预制装配主沟室,预埋接户排水管道,用细砂灌实沟壁与基坑间缝隙;
(5)砌筑或预制装配耳沟室;
(6)安装或砌筑共同沟顶板,铺装路面,同时预留投料口和检修口;
(7)进行入户模块及管线安装。
本发明中,通过在历史风貌区狭窄巷道内开挖至周围民居建筑基础面,通过树根桩和高压旋喷桩组合结构进行侧面防水和结构支撑,通过梅花桩注浆方式进行底部防水,并进行基础和垫层施工,砌筑或预制综合主沟室和雨水耳沟室,细砂灌实缝隙后敷设砌筑顶板和路面铺装,通过投料口进行市政管线安装,维修口进行管线检修,最终成功在狭窄巷道中设置历史风貌区地下微型市政共同沟,能够避免历史风貌区狭窄巷道反复开挖,实现已有市政管线的增容,并且主沟室内部空间可供汛期实现雨水收集,为防洪应急提供存水量。本发明的施工工艺能够保证地下微型共同沟施工的可行性、可靠性、安全性。
其中,步骤(1)中,在历史风貌区狭窄巷道清表至周围民居建筑基础面上层主要是为了进行地下共同沟施工的基础准备,通过清表为施工提供操作面。
步骤(2)中,先进行等间距树根桩施工,然后在树根桩靠近民居一侧增加高压旋喷桩,形成紧密连接的侧面防水结构。在进行树根桩施工时,利用钢筋连接,其中纵筋采用双面搭接焊连接,并保证搭接长度≥5d,相较于单面焊具有较好的焊缝质量和结构强度;加强筋与主筋之间的连接采用点焊,相较于绑扎具有更好的连接效果;树根桩相较于拉森钢板桩不易变形,并且对周围建筑产生的影响较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历史城区保护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南京历史城区保护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70875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