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无穷维超混沌的物理层信息加密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708061.8 | 申请日: | 2022-06-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10268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3 |
| 发明(设计)人: | 任海鹏;邹汝平;周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现代控制技术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H04L9/00 | 分类号: | H04L9/00;H04L9/08;H04L9/06 |
| 代理公司: |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专利中心 11011 | 代理人: | 周恒 |
| 地址: | 710065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无穷 混沌 物理层 信息 加密 方法 | ||
1.一种基于无穷维超混沌的物理层信息加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通过当前通信的信道相位和幅值A计算临时标记NN和AA,设置无穷维超混沌系统和Logistic映射相关参数初值;
所述步骤1包括:
步骤1.1:估计当前合法用户之间的信道状态,得到信道相位信息和幅值A,并通过公式(1)计算临时标记NN和AA;
AA=3.8+0.2cos(A) (1)
然后将NN的值赋给无穷维超混沌系统(2)中的参数c,将AA的值赋给Logistic映射(3)中的参数μ;
步骤1.2:采用无穷维超混沌系统产生密钥,其数学模型表示为:
其中,a,b,c为无穷维超混沌系统的控制参数,x,y,z为无穷维超混沌系统的状态变量,k为反馈增益,τ0为延迟时间,给定无穷维超混沌吸引子系统的控制参数a、b、k、τ,并令参数c=NN;
采用Logistic映射产生随机数位置索引序列,其数学模型表示为:
un+1=μun(1-un) (3)
其中,u为系统状态变量,下标n表示迭代次数,μ为控制参数,给定Logistic映射的控制参数μ=AA,初值u0与无穷维超混沌系统状态x的初值x0一致;
步骤2:利用基于无穷维超混沌的动态Hash密钥函数产生512位的动态密钥DK,动态Hash密钥函数输入为前导码信息Sq、初始向量I0和步骤1.2得到的临时标记NN和AA,输出为512位密钥DK,其中,前导码信息Sq是帧结构中的一段训练序列,初始向量I0是收发双方约定好的二进制序列,长度为L1+L2+L3;
所述步骤2包括:
步骤2.1:将前导码信息Sq分块,将Sq按每块128位二进制序列进行分组,总共分为组,其中len为总组数,length(.)为取序列长度,表示向上取整数操作;
步骤2.2:将初始向量I0分为长度分别为L1、L2和L3的三个二进制序列,将这三个序列进行变换依次对超混沌系统的初值x0,y0,z0进行赋值,采用下式(4)操作;
x0=0.5+(I0(1:L1))2
y0=0.5+(I0(L1+1:L1+L2))2
z0=0.5+(I0(L1+L2+1:length(I0)))2 (4)
其中,(.)2表示将二进制序列按位加权转换为十进制范围在[0,1]之间的十进制小数操作;
步骤2.3:按照步骤1设定的无穷维超混沌系统参数,步骤2.2设置的初始条件,无穷维超混沌系统(2)演化T1时间(T1足够大),对输出的三个系统状态序列x(t)、y(t)和z(t)(t∈[0,T1])做扩散处理得到范围在[-1,1]之间的状态量X′、Y′和Z′,状态扩散操作下式所示:
X′=2*(x*108-round(x*108))
Y′=2*(y*108-round(y*108))
Z′=2*(z*108-round(z*108)) (5)
其中,round(.)表示四舍五入操作;
步骤2.4:给定Logistic映射初值u0等于步骤2.2得到的x0,将Logistic映射(3)迭代L1+L2+L3次,将输出序列做预处理得到位置索引序列,预处理如下式:
Uk=mod(uk*108,1024) (6)
其中,k=1,...,L1+L2+L3,Uk为第k个系统输出状态uk处理后的状态量,mod(a,b)表示a除以b求余数操作;
步骤2.5:利用步骤2.4得到的位置索引序列对步骤2.3得到的状态量X′、Y′和Z′进行位置选择,然后将三个序列中的值取符号量化为二进制序列得X″k、Y″k和Z″k,该过程如下式所示:
其中,sgn(.)表示取符号操作;
步骤2.6,将步骤2.1中前导码信息序列,与步骤2.5所得二进制序列做异或操作,如下式所示:
Wk=xor(Wk,S1(k)),k=1,...,L1+L2+L3, (8)
其中,xor(.)表示按位异或操作;用Wk更新步骤2.2中的初始向量I0;至此,完成了Sq中第一个块的处理;
步骤2.7,按步骤2.2到步骤2.6进行循环,当处理至第len-1块时,即处理信息序列Slen-1时停止循环;在最后一次循环中,系统运行至步骤2.4时,由于需要构建512位的密钥输出,因此仅在最后一次操作中将步骤2.4及以后的L1、L2和L3值更新为L′1、L′2和L′3(L′1+L′2+L′3=512),选择状态量X′、Y′和Z′中的L′1位、L′2位和L′3位状态组成的新序列,并将其量化为二进制序列并串行链接,至此得到最终的512位的二进制序列作为动态密钥DK;
步骤3:利用步骤2得到的动态密钥DK的低256位设置无穷维超混沌系统参数,其输出序列处理后用于对明文信息P进行标记扩散,得到密文C′;
所述步骤3包括:
步骤3.1:将任意长度的明文信息转化为一维二进制明文数据流P;
步骤3.2:取步骤2得到的动态密钥DK低256位,对无穷维超混沌系统的参数和状态初值赋值,具体是将DK的低256位比特分为两大组,每组128位,再将一个大组分为三个小组,长度分别为L4、L5和L6的比特序列,然后将这六个二进制序列分别对无穷维超混沌系统三个控制参数a、b、c和三个状态初值x0、y0、z0赋值;
步骤3.3:将无穷维超混沌系统(2)演化T2时间,利用式(5)对超混沌系统输出状态x(t)和y(t)(t∈[0,T2])进行扩散处理得到变换后的状态量X′1和Y′1,对状态量X′1和Y′1进行如式(9)预处理得两组范围在[0,255]之间得密钥序列K1和K2;
K1=round(mod(X′1(end-length(P)+1:end)*108,255))
K2=round(mod(Y′1(end-length(P)+1:end)*108,255)), (9)
其中,round(.)表示四舍五入操作,两个密钥序列的长度都与P相同;
步骤3.4:计算标记值Mr和初始密文C′(1),定义循环变量j=1:length(P)表示处理第j位明文,采用下式计算标记值Mr和初始密文C′(1):
步骤3.5,从第2位明文开始,依下式执行循环扩散:
C′(i)=bitxor(mod(P(i)+K1(i),256),mod(C′(i-1)+K2(i)+Mr*1000,256)) (11)
其中,i=2,3,...,length(P),bitxor(a,b)表示将a和b转换成二进制数后按位异或,然后再转换为十进制数操作,且每处理一位明文,标记值Mr就依下式更新一次:
Mr=Mr-P(i), (12)
经过length(P)-1次循环完成所有明文信息的扩散操作,得到一维的密文序列C′;
步骤4:利用步骤2得到的动态密钥DK的高256位设置无穷维超混沌系统参数,其输出序列处理后用于对密文C′进行S-box混淆操作,得到加密后的密文C;
所述步骤4包括:
步骤4.1:取步骤2得到的动态密钥DK高256位分为六组二进制序列,将这六个二进制序列分别对无穷维超混沌系统三个控制参数a、b、c和三个状态初值x0、y0、z0赋值;
步骤4.2:将无穷维超混沌系统(2)演化T3时间,利用式(5)对超混沌系统输出状态x(t)、y(t)和z(t)(t∈[0,T3])进行扩散处理得状态量X′2、Y′2和Z′2;定义M*N*K为一维明文的长度,然后分别对三个状态演化的末端取长度为M、N和K*M*N的序列进行数值变换得新序列RX、RY和RZ,其数值变换如下式所示:
RX=round(mod(X′2(end-M+1:end)*108,M))
RY=round(mod(Y′2(end-N+1:end)*108,N))
RZ=round(mod(Z′2(end-(K*M*N)+1:end)*108,K*M*N)) (13)
然后将序列RZ重整为M*N*K矩阵;
步骤4.3:将步骤4.2所得RX、RY和RZ分别由大到小排列得到三组排列后的序列,确定排列后序列的位置索引值构成三组S-box,即SX、SY和SZ,如下式所示:
SX=sort(RX)
SY=sort(RY)
SZ=sort(RZ) (14)
其中,sort(.)表示对其中序列按从大到小排列,并输出排列后序列的位置索引序列,其中SX和SY是长度分别为M和N,则其范围分别为[1,M]和[1,N]的两个一维向量,由于RZ为M*N*K矩阵,其排列输出的索引值是对其M行N列中的K个元素进行由大到小排序,因此位置索引矩阵SZ是由M*N组范围为[1,K]的元素构成;
步骤4.4:将步骤3所得一维密文C′重整为M*N*K矩阵,然后利用步骤4.3所得三组S-box其进行混淆置换操作,得到混淆后的密文C,混淆置换规则是设置循环变量ii=1:M、jj=1:N、vv=1:K,根据下式进行循环混淆置换:
C(ii,jj,vv)=C′(SX(ii),SY(jj),SZ(ii,jj,vv)) (15)
共进行M*N*K次循环混淆置换,然后将其重整为一维密文矩阵C,即为加密后的密文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现代控制技术研究所,未经西安现代控制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708061.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辆的动能回收方法以及车辆
- 下一篇:设备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