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加热装置、压缩机、压缩机液面控制方法及空调在审
申请号: | 202210706691.1 | 申请日: | 2022-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530726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08 |
发明(设计)人: | 程剑国;丁学超;秦海燕;曾成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凌达压缩机有限公司;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11/30 | 分类号: | F24F11/30;F24F11/64;F24F11/89;F25B31/00;F25B49/02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时代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38 | 代理人: | 梁发华 |
地址: | 5191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加热 装置 压缩机 液面 控制 方法 空调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加热装置、压缩机、压缩机液面控制方法及空调,属于空调技术领域,该加热装置包括基座,基座中设有腔体,腔体中设有发热部件。基座上还设有插片和储放电部件,插片与储放电部件的输入端电连接,发热部件与储放电部件的输出端电连接。加热装置通过插片外接电源为储放电部件充电,储放电部件通过输出端输出电流加热发热部件。该加热装置安装在压缩机上,可以用于提升压缩机腔体中的温度,使得压缩机腔体中的液态冷媒气化,避免冷媒在压缩机中沉积造成压缩机的泄露电流过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加热装置、压缩机、压缩机液面控制方法及空调。
背景技术
空调的电气安全涉及到与用户的人身安全,是一条不可逾越的安全红线,其中空调的电气安全受零部件、系统、冷媒等各方面影响。空调在放置一段时间后,冷凝器和蒸发器中的冷媒最终会流入压缩机中,并以液态的形式在压缩机中沉积。沉积的液态冷媒使得压缩机中液面上升,如果压缩机的冷媒液面过高,淹没了电机和裸露的接线端子,将会导致液态冷媒与压缩机壳体内壁之间短路,造成压缩机开机时泄露电流过高,使得压缩机不能正常工作。
现有技术CN110595095A公开了一种空调系统和控制方法,该方法通过控制压缩机的吸气口和排气口连通,关闭了压缩机和外界管路的联系,防止制冷剂继续迁移进入压缩机中、避免空调系统开机时绝缘阻值过低的情况出现。该方案中通过改变空调系统的管道的连接关系来减少压缩机中的液态冷媒,操作复杂,仍有值得改进之处。
发明内容
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加热装置,该加热装置安装在压缩机上,可以用于提升压缩机腔体中的温度,使得压缩机腔体中的液态冷媒气化,避免冷媒在压缩机中沉积造成压缩机的泄露电流过大。
一种加热装置,包括:
基座,所述基座中设有腔体,所述腔体中设有发热部件;所述基座上还设有插片和储放电部件,所述插片与所述储放电部件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发热部件与所述储放电部件的输出端电连接;
所述加热装置通过所述插片外接电源为所述储放电部件充电,所述储放电部件通过输出端输出电流加热所述发热部件。
在本发明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基座包括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所述第一部件设置在所述第二部件上方,所述第二部件底部设有所述腔体,所述腔体底部开口;所述第一部件上设有所述插片。
在本发明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储放电部件设置在所述腔体的内侧壁上,所述腔体内壁设有导电片,所述导电片由所述腔体内侧壁延伸至顶壁;所述储放电部件的输入端与所述导电片连通,所述腔体顶壁的所述导电片通过接线柱与所述插片连通,所述接线柱设置在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第二部件上。
在本发明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接线柱与所述第一部件之间连接有陶瓷片,所述接线柱通过所述陶瓷片固定在所述第一部件上。
在本发明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第二部件的相接处设置有密封件,所述密封件设置在所述接线柱外围。
在本发明较佳的技术方案中,还包括温度感应装置和温控开关,所述温度感应装置设置在所述腔体中;所述温控开关设置在所述储放电部件的输出端与所述发热部件之间。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是提供一种压缩机,所述压缩机上安装有如上所述加热装置。
在本发明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压缩机包括上腔和下腔,所述加热装置固定在所述上腔上,所述插片与所述压缩机的接线端子电连接;所述加热装置固定在所述上腔后,所述发热部件位于所述上腔中。
本发明的目的之三是提供一种压缩机液面控制方法,所述方法采用如上所述的压缩机来实施,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检测所述压缩机的温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凌达压缩机有限公司;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珠海凌达压缩机有限公司;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70669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易于多方位导航的室外无人叉车
- 下一篇:一种输煤廊道智能巡检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