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复杂地质条件的预应力管桩在审
申请号: | 202210702562.5 | 申请日: | 2022-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5578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5 |
发明(设计)人: | 张明;皮新科;张晶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明;皮新科;张晶 |
主分类号: | E02D5/58 | 分类号: | E02D5/58;E02D5/52;E02D5/30;E02D5/72;E02D3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0000 湖南省长沙***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复杂 地质 条件 预应力 | ||
一种用于复杂地质条件的预应力管桩。解决了在复杂地质条件下一般桩尖穿透能力不够,管桩桩端发生局压破坏率高,遇倾斜度大的岩层不能稳定着床,单桩承载力特征值小,经济性差等问题。能有效的取代在复杂地质条件下施工困难、工期长、环境破坏大、造价高的现浇砼桩。本发明将主板①和②上的锯齿开口夹角β调整为小于90度,提高了桩尖着床能力;设置副板③,提高了桩尖强度,减少了管桩桩端发生局压破坏;设置副板④,扩大了桩尖适用复杂地质条件范围。可缩短施工工期,降低施工难度,保护环境,减少造价,使企业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预应力管桩,特别是适用复杂地质条件的预应力管桩桩尖,属于建筑基础中预应力管桩的改造技术。
背景技术:
现行规范《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技术标准》JGJ/T 406-2017中,推荐预应力砼管桩为锯齿十字形桩尖,锯齿开口为90度直角,未涉及本发明设置的副板③和④及锯齿开口的角度调整,在复杂地质条件下易出现桩尖强度不足,穿透能力不够,桩端易发生局压破坏,遇倾斜度大的岩层时,桩尖不能稳定着床,导致滑桩、偏桩。
在复杂地质条件下,《规范》所推荐的预应力管桩因单桩承载力特征值小、断桩率高、经济性差而不被使用。
现阶段在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建筑工程,基础普遍采用旋挖或冲孔灌注等现浇砼桩,而现浇砼桩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存在施工难度大,施工周期长,破坏环境,经济性差等不利因素。
发明内容:
本发明预应力管桩桩尖将主板①和②上的锯齿开口调整为小于90度夹角,提高桩尖对斜面岩层的着床能力,解决预应力管桩的滑桩、偏桩破坏;设置副板③,提高桩尖强度,加大桩尖的穿透能力,减少桩端发生局压破坏;设置副板④,对石林、石笋、含砾砂岩等不均匀地质具有适用性,提高了桩尖适用复杂地质条件的范围。
本发明解决了在复杂地质条件下,使用预应力管桩出现的断桩率高、单桩承载力特征值小等问题,扩大了预应力管桩在基础工程中的使用范围,即使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基础工程也不一定需要旋挖或冲孔灌注等现浇砼桩。
经过测试比较,在同等复杂的地质条件下,基础工程采用本发明和采用现浇砼桩相比,降低了施工难度、加快了施工进度、保护了环境、节约成本30%~60%。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三维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的正视图和俯视图。
图中:①、②为主板,③、④为副板,⑤为连接板,⑥为预应力砼管桩。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如图1、图2所示,包括主板①、②,副板③、④,连接板⑤,预应力砼管桩⑥。
主板①、②,副板③、④,连接板⑤均为厚钢板。
连接板⑤一面开焊接槽。
主板①是三角形厚板,其底边为平面,两斜边为阶梯锯齿状。主板②是三角形厚板,其两直角边为平面,斜边为阶梯锯齿状。主板①、②锯齿开口夹角β均小于90度。副板③是外上角为倒角的矩形厚板。副板④是矩形厚板。连接板⑤为圆形厚板。
主板①、②,副板③、④在连接板⑤上对称布置,连接板⑤的圆心须与预应力砼管桩⑥的圆心重合布置。
现阶段,主板①、②、副板③、④的接触边均焊接,主板①、②、副板③、④与连接板⑤的接触边均焊接,连接板⑤有焊接槽的一面与预应力砼管桩⑥焊接。随技术进步,主副板的连接形式可为整体浇筑或3D打印。
主板①、②,副板③、④,连接板⑤均可在工厂内加工、组装。副板③、④在不同复杂地质条件下按设计要求增设或取消,副板③还可用主板②替代。
桩尖与预应力管桩⑥桩端焊缝强度和高度均应满足设计图纸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明;皮新科;张晶,未经张明;皮新科;张晶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70256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感应出水切换结构
- 下一篇:一种智能厨房回线式打面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