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检测铅离子的双去甲氧基姜黄素显色薄膜、其制备方法和铅离子快速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701738.5 | 申请日: | 2022-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502888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9 |
发明(设计)人: | 谢薇;邓忠惠 | 申请(专利权)人: | 贺州学院 |
主分类号: | C08J9/40 | 分类号: | C08J9/40;C08J5/18;C08L1/12;C08K3/36;G01N21/78 |
代理公司: | 南宁新途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5119 | 代理人: | 覃晓捷 |
地址: | 542899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检测 离子 双去甲氧基 姜黄 显色 薄膜 制备 方法 快速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检测铅离子的双去甲氧基姜黄素显色薄膜、其制备方法和铅离子快速检测方法,属于重金属离子检测技术领域。双去甲氧基姜黄素显色薄膜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配制双去甲氧基姜黄素乙醇溶液;将纳米二氧化硅改性醋酸纤维素薄膜片浸入双去甲氧基姜黄素乙醇溶液中,浸泡1~5min后取出干燥,即得用于检测铅离子的双去甲氧基姜黄素显色薄膜。本发明检测Pb2+的最低检测限度可达0.01mg/L,是一种灵敏、快速的Pb2+的方法,为金属离子的现场快速检测增添了一种新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重金属离子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检测铅离子的双去甲氧基姜黄素显色薄膜、其制备方法和铅离子快速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铅在地表径流具有较高的迁移能力和较长的半衰期,一但摄入人体,会对人的器官组织造成伤害,并长期存在。当饮用水的铅含量达到0.03mg/L就会引起人中毒,使人体的神经和骨骼受到损害,同时破坏免疫系统,中毒严重可导致婴儿畸形,且这种伤害是不可逆转的。据报道,当儿童体内铅含量100μg/L,对儿童健康有害,影响儿童智力发育。因此,有必要加强食品安全检测,以避免食品中重金属含量过多而损害人体。然而,我们目前国家实行关于食品中铅含量测定的国家标准有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火焰原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和二硫腙比色法。这些检测方法需要使用分析仪器和试剂耗材,灵敏和精度高,但是需要借助大型仪器,投入成本也高,局限在实验室中进行检测,难以做到现场快速检测。
公开号为CN107151863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现场快速检测和去除铅离子的静电纺丝纳米纤维支架,其将高分子聚合物与姜黄素进行物理共混,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成静电纺丝纳米纤维膜。在特定pH值等条件下,所制备的静电纺丝纳米纤维膜可以快速吸附Pb2+,纳米纤维膜的颜色从黄色变为棕色,响应时间为30s,肉眼检测限为1mM,对Pb2+的去除能力可以达到462mg/g纳米纤维膜。所制备的静电纺丝纳米纤维膜可实现简单、快速的现场快速检测Pb2+,拓展了重金属的检测与去除方式,弥补了传统大型仪器价格昂贵、仪器尺寸大、检测耗时长、样品前处理复杂等局限性,且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廉,易于推广。但该方法的检测限为1mM,即0.207g/L,远远大于铅离子的安全含量限度0.03mg/L,实际应用价值不大。因此,有必要研究一种检出限更低的铅离子现场快速检测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用于检测铅离子的双去甲氧基姜黄素显色薄膜、其制备方法和铅离子快速检测方法,本发明检测Pb2+的最低检测限度可达0.01mg/L,是一种灵敏、快速的Pb2+的方法,为金属离子的现场快速检测增添了一种新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检测铅离子的双去甲氧基姜黄素显色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配制双去甲氧基姜黄素乙醇溶液;
(2)将纳米二氧化硅改性醋酸纤维素薄膜片浸入双去甲氧基姜黄素乙醇溶液中,浸泡1~5min后取出干燥,即得用于检测铅离子的双去甲氧基姜黄素显色薄膜。
优选地,所述双去甲氧基姜黄素乙醇溶液中双去甲氧基姜黄素的浓度为8~10mg/L。
优选地,所述纳米二氧化硅改性醋酸纤维素薄膜片通过以下方法制备:
(1)向醋酸纤维素中加入N,N-二甲基甲酰胺溶剂,常温搅拌至醋酸纤维素完全溶解,得到质量分数为15~20%、均一的醋酸纤维素溶液;
(2)向所述醋酸纤维素溶液中加入纳米二氧化硅粉末,纳米二氧化硅粉末与醋酸纤维素的质量比为1~3:100,超声搅拌分散1~2h,静置放置脱泡得到均匀无泡的制膜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贺州学院,未经贺州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70173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