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同轴相对论速调管放大器内馈入式输入腔有效
申请号: | 202210698686.0 | 申请日: | 2022-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502017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10 |
发明(设计)人: | 党方超;张鹏;阳福香;周宁;葛行军;张晓萍;巨金川;张威;贺军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J23/12 | 分类号: | H01J23/12;H01J25/20 |
代理公司: | 湖南企企卫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3257 | 代理人: | 任合明 |
地址: | 410073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同轴 相对论 速调管 放大器 内馈入式 输入 | ||
1.一种同轴相对论速调管放大器内馈入式输入腔,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导体(201)、第一内导体(202a)、第二内导体(202b)、注入圆波导(203)、弯曲波导(204)、输入腔间隙(205)、左端漂移管(206a)、右端漂移管(206b)和支撑杆(207)组成,整个结构关于中心轴线旋转对称;
所述外导体(201)由内半径为R2、轴向长度为L1和内半径为R3、轴向长度为L12的两个圆柱筒组成,满足R2R3,L1的取值为60mm-90mm,L12的取值为工作波长λ的3.8-4倍;第一内导体(202a)和第二内导体(202b)分别由一个实心异形圆柱体和一个空心异形圆柱筒组成,圆柱体和圆柱筒相互嵌套:第一内导体(202a)为一半径为R4、轴向长度为L2的实心圆柱体,满足R4R1,L2的取值为工作波长λ的1.8-2.2倍,在其右侧挖出一个横截面为倒卧的“山”字结构,其中“山”字底下一横的轴向长度为L3,“山”字边上两竖的轴向长度均为L4,内半径为R5,满足R5R4,L3的取值为工作波长λ的0.5-0.8倍,L4的取值为工作波长λ的0.8-1倍,“山”字中间一竖坐落在一个半径为R6,轴向长度为L5的平台上,满足R6R5,L5的取值为工作波长λ的0.2-0.4倍,中间一竖的半径为R7,轴向长度为L6,满足R7R6,L6的取值为工作波长λ的0.8-1.2倍;第二内导体(202b)为一外半径为R4、内半径为R8的空心圆柱筒,满足R7R8R6,且0.05λR8-R70.2λ,在圆柱筒的左侧外部挖出一个轴向长度为L7,内半径为R6,外半径为R4的圆环,L7的取值为工作波长λ的0.8-1倍,这样第二内导体(202b)左侧剩余的部分就伸入第一内导体(202a)右侧的异形空腔形成嵌套,两者之间的轴向距离为L8,L8的取值为工作波长λ的0.05-0.2倍,第一内导体(202a)与第二内导体(202b)之间的空腔形成弯曲波导(204);注入圆波导(203)为第二内导体(202b)中半径为R8的圆柱形空腔,用于传输TM01模式的注入微波,注入圆波导(203)左端连接弯曲波导(204);输入腔间隙(205)为外导体(201)上正对弯曲波导(204)输出口的轴向长度为L9、外半径为R9的圆环状凹槽,满足R3R9R2,L9的取值为工作波长λ的0.2-0.3倍;弯曲波导(204)用于进行注入微波的模式转换,在注入圆波导(203)中,注入微波为TM01模式,进入弯曲波导(204)中转换为同轴TEM模式,再从弯曲波导(204)进入输入腔间隙(205)中转换为TM01模式作为工作模式;左端漂移管(206a)和右端漂移管(206b)为外导体(201)与第一内导体(202a)和第二内导体(202b)之间的圆环形空腔,分别位于输入腔间隙(205)的左端和右端,左端漂移管(206a)的长度为L3+L4,右端漂移管(206b)的长度为L10,L10的取值为工作波长λ的1.8-2.2倍,右端漂移管(206b)连接相对论速调管放大器的群聚腔;左端漂移管(206a)和右端漂移管(206b)用于将电子束的速度调制转化为密度调制以及对器件工作模式截止,防止微波泄露到其他腔体之中;为保证一定的功率容量和对工作模式的截止,左端漂移管(206a)和右端漂移管(206b)应有一定的宽度,即满足0.4λR3-R40.5λ;支撑杆(207)有两排,用于支撑第一内导体(202a),两排支撑杆的距离为L11,L11的取值为工作波长λ的0.2-0.3倍;第二内导体(202b)由位于相对论速调管放大器微波输出波导位置的支撑杆进行支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698686.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