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促进植物生长发育的生物刺激剂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694190.6 | 申请日: | 2022-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6647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2 |
发明(设计)人: | 赵广林;钟美娟;赵心玥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多芬农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N25/10 | 分类号: | A01N25/10;A01N25/12;A01N43/16;A01N43/22;A01P21/00 |
代理公司: | 山东华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300 | 代理人: | 武欢欢 |
地址: | 2625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促进 植物 生长发育 生物 刺激剂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促进植物生长发育的生物刺激剂的制备方法,属于生物刺激剂领域,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制备负载壳寡糖颗粒、制备制剂;本发明的生物刺激剂在含水率高的土壤中,药效持续性好,增产效果好,在含水率为20.5%的土壤中,西红柿的亩产量为8650‑8720kg,对西红柿的增产率为19.31‑20.28%;在含水率为17.2%的土壤中,西红柿的亩产量为8660‑8710kg,对西红柿的增产率为19.45‑20.13%;在含水率为13.7%的土壤中,西红柿的亩产量为8630‑8700kg,对西红柿的增产率为19.03‑20.00%。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促进植物生长发育的生物刺激剂的制备方法,属于生物刺激剂领域。
背景技术
生物刺激剂有别于传统化肥,其通过不同的机制作用于作物,而无须考究产品中是否含有养分,也不同于植物保护产品,生物刺激剂只作用于作物的生长活力,以及获得系统抗病性,对病虫害没有任何直接的杀灭作用。
在作物种植中,生物刺激剂是作为对植物营养和植物保护产品的协同角色,三者协同来维持作物的健康生长,粗略概括,生物刺激剂既不是传统肥料,更不是农药,它可以改善植物的生理生化状态,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和农药效果,改善农作物抵抗逆境的水平,最终改善农作物的产量和农产品品质。
生物刺激剂从来源上分有四大类:海洋来源、矿物源、微生物源、植物源,其中壳寡糖是使用最多的一类生物刺激剂,壳寡糖又叫壳聚寡糖、低聚壳聚糖,是将壳聚糖经特殊的生物酶技术(也有使用化学降解、微波降解技术的报道)降解得到的一种聚合度在2-20之间寡糖产品,分子量≤3200Da,是水溶性较好、功能作用大、生物活性高的低分子量产品。它具有壳聚糖所没有的较高溶解度,全溶于水,容易被生物体吸收利用等诸多独特的功能,其作用为壳聚糖的14倍。
CN105152785A公开了一种刺激麦冬根茎结块的生长调节剂,主要物质包括生物刺激剂壳寡糖、芸苔素,可以刺激作物生长,但是仅可以通过喷施方法,喷施于作物的叶片,如果施入土壤,在降雨量大的地区,或者土壤含水率高的地区,会造成壳寡糖的损失,进而失去刺激效果,所以需要多次使用来保证对作物的刺激效果。
壳寡糖作为生物刺激剂,在含水率高的土壤中药效持续性差,在使用时需要多次使用来保证其对植物生长的刺激效果,而某些植株并不适合直接喷洒使用,只能通过施用于根部土壤,来达到对作物的刺激效果,所以如何解决壳寡糖生物刺激剂在含水率高的土壤中的药效持续性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综上所述,现有的含有壳寡糖的生物刺激剂,在含水率高的土壤中药效持续性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通过制备负载壳寡糖颗粒,并进一步制备生物刺激剂,提高生物刺激剂在含水率高的土壤中的药效持续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促进植物生长发育的生物刺激剂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制备负载壳寡糖颗粒、制备制剂。
以下是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制备负载壳寡糖颗粒的方法包括麦芽糊精酸处理、制备混合粉体、混合研磨;
所述麦芽糊精酸处理的方法为,将麦芽糊精与磷酸溶液混合,调节温度为65-75℃,以800-900r/min的速度进行搅拌,搅拌时间为22-30min,搅拌后冷却至4-6℃,静置18-25min,经过滤、洗涤、干燥得到酸处理麦芽糊精;
所述磷酸溶液的质量浓度为12-18%;
所述麦芽糊精与磷酸溶液的质量比为1:3.5-4.5;
所述麦芽糊精的DE值为14-1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多芬农业有限公司,未经山东多芬农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69419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