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从鸡胚组织中提取的造血抗衰活性组分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210692572.5 | 申请日: | 2022-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502512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9 |
发明(设计)人: | 李莉;赵莎莎;王小强;戴晓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南万泉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5/57 | 分类号: | A61K35/57;A61K9/20;A61P7/06;A61P39/06 |
代理公司: | 山东竹森智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382 | 代理人: | 刘文容 |
地址: | 250000 山东省济南市高新区港兴三***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组织 提取 造血 活性 组分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从鸡胚组织中提取的造血抗衰活性组分及其应用,属于营养保健品技术领域。本发明所述的造血抗衰活性组分,是将鸡胚蛋去除蛋黄、蛋清后的鸡胚组织,先匀浆后经角蛋白酶酶解,过滤去除残渣后得到的。鸡胚蛋中含有多种激素,其中雌酮、孕酮、雌二醇在鸡胚蛋中的含量较高。本发明首次发现了15天以内胚龄的鸡胚组织中不含激素残留,激素在蛋黄中含量分布最高,蛋清次之,去除鸡胚蛋中含有激素的蛋黄、蛋清部分,即得不含激素成分的鸡胚组织。采用本发明的造血抗衰活性组分制备口腔崩解片,服用后迅速崩解,表面积增大,溶解速度也增加,可加快其吸收,并且可减轻肝脏首关效应和消化酶的降解作用,显著提高了生物利用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营养保健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从鸡胚组织中提取的造血抗衰活性组分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鸡胚蛋,又叫“活珠子”、“毛蛋”、“喜蛋”等,有助于补血益精,活血理虚,可令人身体强壮延缓衰老,被认为是高级补品。《本草纲目》记载:“鸡胚蛋有治头痛、偏头痛、头风病及四肢疯瘴之功能”。在我国及日本、韩国和东南亚一直有食用鸡胚蛋的习俗[1]。研究表明鸡胚蛋中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如蛋白质、氨基酸、碳水化合物、脂类、脂肪酸、维生素A、维生素E、维生素C、微量元素Fe、Zn、Cu等,另外还含有球蛋白、干扰素、溶菌酶、胎儿蛋白等抗感染成分,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促红细胞生成素、生长分化因子1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脱氧核糖核酸酶和核糖核酸酶等生物活性物质[2]。外泌体为细胞分泌的纳米囊泡,其含有蛋白质、非编码RNA(miRNA、lncRNA等)、mRNA、脂质等功能物质,在细胞间通讯、免疫调节、及代谢调控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3,4]。研究发现鸡胚组织外泌体富含miRNAs,这些miRNAs会影响24个与机体生长发育和免疫调节有关的生物学通路,为进一步将鸡胚蛋作为功能性食疗佳品提供证据[5,6]。鸡胚蛋加工而成的产品通过动物试验表现出显著的营养学特性,具有延缓衰老、抗疲劳、增强抵抗力等功效[7]。经角蛋白酶酶解后的鸡胚蛋营养更丰富、易于吸收、口感也更好[8]。
虽然鸡胚蛋中营养丰富,但鸡胚蛋中含有多种激素[9-11]。正常情况下,机体内的激素分泌和存在往往处于一种高度的平衡状态。但长期食用有激素残留的食品对身体会造成一定的危害,包括:(1)导致自身激素分泌失调:当残留在食物中的性激素进入人体后,使体内的含量迅速增加,超过人体正常水平时,通过负反馈使下丘脑产生的促性腺释放激素、垂体前叶产生的卵泡刺激素和黄体生成素减少,从而破坏机体的正常生理平衡而呈现不良后果;(2)变态反应:经常食用一些含激素残留的食品能使易感的人群出现变态反应,这些激素包括雌激素及雌激素类药物等,它们可以导致儿童性早熟、男性女性化等严重症状;(3)内分泌及其它影响:激素进入人体,会产生一系列影响健康的效应,如导致内分泌相关肿瘤、生长发育障碍、出生缺陷和生育缺陷等,给人体健康带来不良影响。某些激素的生理效应,种属性不强,对于动物和人体都可以产生相应的调节控制[12]。若长期食用鸡胚,其中的激素成分可能会对食用者身体造成一定的危害。
另外,以往开发的鸡胚产品一般经过高温处理,致使其中不耐高温的部分生物活性物质失活而不能发挥作用,另外,之前产品剂型普通,多是些胶囊、普通片剂、粉剂,存在不易口服、营养物质生物利用度有限或不易储存的缺点。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从鸡胚组织中提取的造血抗衰活性组分及其应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从鸡胚组织中提取的造血抗衰活性组分,是将鸡胚蛋去除蛋黄、蛋清后的鸡胚组织,先匀浆后经角蛋白酶酶解,过滤去除残渣后得到的。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所述鸡胚组织为15天以内胚龄的鸡胚组织,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鸡胚组织为10-12天胚龄的鸡胚组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南万泉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济南万泉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69257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